返回到目录 |
教材知识全解
作家作品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圣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
《(论语)十二章》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十二条语录,是孔子在不同时间与弟子们的谈话记录。“论”的意思就是编纂。《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
中心意旨
《(论语)十二章》分别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三个方面来谈,告诫人们学习应该有乐学好思、取长补短的态度,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安贫乐道、厚道仁义、坚守志向的思想品德。
表达技巧
1.立意深远,思想深刻。
课文所选的十二章语录,包含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三个方面的内容,各有所指,语言精练,立意深刻,不少成了格言警句,闪现着思想的光辉,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今天仍有借鉴、启发作用。
2.言简意赅,内涵丰富。
如“温故知新”“择善而从”等已成为成语,被广泛使用。
3.语言简洁,生动传神。
每一则语录虽然都是寥寥数语,但常常运用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乎”“矣…‘也”等语气词,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重点难点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题能不能互换位置?
不能。因为这三个问题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他人”,接着是“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这种高尚的品格。
2.结合孔子的其他言论,谈谈你对“温故”与“知新”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
孔子意在讲学习之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的。《礼记·学习》中记录了孔子这样的话:“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这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
关键是“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罔”和“殆”两个字意思有什么不同?
“罔”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的意思,就是对知识的理解不明确,掌握不牢固;“殆”是“疑惑”的意思,不学习而成天胡思乱想就会陷入疑惑,要比“罔”更坏,危害程度更
深。这两个字反映出孑L子在“学”与“思”两方面,更重视“学”,反对离开“学”而胡思乱想。
返回到目录 |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123ppp资源网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