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818smKy818sm  2022-09-06 12:11 123ppp资源网 隐藏边栏 |   抢沙发  843 
文章评分 1 次,平均分 5.0
返回到目录

思维导图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思维导图|教材知识全解|经典例题全解|易错易混全解)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材知识全解
知识点一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1)实验过程分析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思维导图|教材知识全解|经典例题全解|易错易混全解)
    (2)实验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3)科学实验证明
    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释放氧气,消耗二氧化碳。
    2.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1)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2)作出假设: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3)制订和实施计划:
    ①取甲、乙两套装置(如图3-5 -1-1),在小烧杯中各放人一株叶片数目及生理状况相同的植物,在甲装置的水槽中放人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乙装置的水槽中放入等量的清水。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思维导图|教材知识全解|经典例题全解|易错易混全解)
    ②把它们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一同移到光下。
    ③几小时后,各取甲、乙装置中的一个叶片,分别编号为A、B,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然后用清水冲洗。
    ④在A、B叶片上各滴上两滴碘液。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4)实验现象:A叶片未变蓝,B叶片变为蓝色。
    (5)实验分析:甲、乙两套装置的唯一区别是甲装置的水槽中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乙装置的水槽中放的是清水,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将甲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全吸收了,甲装
置中缺少二氧化碳,所以甲装置内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液不变蓝色。
    (6)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例1  (2016山东烟台中考)生物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3-5-1-2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对实验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    (    )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思维导图|教材知识全解|经典例题全解|易错易混全解)
  A.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叶片B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C.叶片B变蓝,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叶片A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
    解析 叶片A中间与边缘,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绿体,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的解释正确。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透明塑料
袋内没有二氧化碳,因此叶片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B、C的解释错误。叶片A中间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而不是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D的解释错误。
  答案A
知识点二 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 
 1.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思维导图|教材知识全解|经典例题全解|易错易混全解)
    名师点睛 判断氧气是否存在的方法:氧气具有助燃的特性,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木条伸入盛有收集气体的试管口,看其是否复燃,若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例2(2016广东江门新会中考冲刺)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图①~④部分装置来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指标。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    (    )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思维导图|教材知识全解|经典例题全解|易错易混全解)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该实验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变量是有无光照,而其他变量必须相同。①②装置组合,变量是有无金鱼藻,不是光照。②③装置组合,变量是有无光。②④装置组合,变量是光和金鱼藻,变量不唯一。③④装置组合,变量是金鱼藻。
    答案B
 2.光合作用的实质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思维导图|教材知识全解|经典例题全解|易错易混全解)
    名师点睛 如果将绿色植物比喻为制造有机物的“工厂”,那么“厂房”是叶肉细胞,“车间”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例3(2015云南官渡二模)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氧气,产物是有机物和能量
    B.原料是二氧化碳和光能,产物是化学能和氧气
    C.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储存着能量)和氧气
    D.原料是有机物(储存着能量)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解析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
  答案C
  (1)合理密植:指种植作物时,既不要过稀,也不要过密。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避免造成光源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

知识点三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充分利用光照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思维导图|教材知识全解|经典例题全解|易错易混全解)
    (2)进行套种(立体种植):套种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最优化组合,以达到增产、增收、延长市场供应的目的。
    2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是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5%~ 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就会显著增强,从而使产量有较大的提高。
    在温室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增施有机肥料(农家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放出二氧化碳;喷施储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等。
    3.其他方面
    植物光合作用还受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对水、无机盐、温度等方面的要求,农业生产就能获得丰收。
    名师点睛 农产品丰收法(促进光合作用)可概括为“三增”:增光、增水、增二氧化碳。
    例4(2016山东威海中考)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生物学原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
    A.向蔬菜大棚中施气肥——促进蔬菜的呼吸作用
    B.幼苗带土移栽——保护幼根和根毛
    C.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D.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地表温度,利于种子萌发
    解析 “气肥”实质上是二氧化碳气体,有些菜农在大棚里增施“气肥”,是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A的分析错误。
  答案A

经典例题全解
题型    区分光合作用吸收和放出的气体
    (2015江苏盐城中考)绿色植物被称为巨大的“空气净化器”,是由于它能    (    )
    A.吸收氧气产生有机物
    B.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C.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有机物
    D.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解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制造氧气排到大气中,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从而为人类和一切需氧生物的生存创造了必
要条件。因此,我们把绿色植物称为“空气净化器”。
    答案D
    点拨 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易错易混全解
易错点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光照
    光照增强,光合作用会随之加强,但当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则不再加强。例如,夏季中午光照最强的时候,并不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最强的时候。
    2.温度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但在适宜温度范围之外,即温度过低或过高,光合作用则会降低,甚至停止。
    (2016湖北咸宁中考)用水草进行实验的装置如图3-5-1-5,定时记录试管顶端的气体量,本实验主要研究 (    )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思维导图|教材知识全解|经典例题全解|易错易混全解)
    A.光照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B.水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C.水量对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D.光照对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解析 从图中看出,两装置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温.除水温不同外,其他条件如光照、水量、水草等都相同。因此本实验主要研究水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答案B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材知识全解
知识点一  与呼吸作用有关的实验
    1.实验一:釉子萌发时会产生热
    (1)实验过程:用两个暖水瓶装种子,甲瓶中装的是萌发的种子,乙瓶中装的是煮熟的种子。往瓶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过一段时间,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变化(如图3-5-2-1所示)。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思维导图|教材知识全解|经典例题全解|易错易混全解)
    (2)实验现象:甲瓶中温度计显示温度升高,乙瓶中温度计显示温度不变。
    (3)实验结论:萌发的种子释放出了热量。
    (4)实验分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其中的有机物发生了变化,释放出能量,一部分能量用于种子的萌发,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名师点睛 选用萌发的种子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若用绿色植物代替萌发的种子,此实验应该在遮光的条件下进行。
 2.实验二:种子萌发过程中放出二氧化碳
    (1)实验过程:如图3-5-2-2所示,瓶中是萌发的种子(瓶内的种子也可用新鲜的豆苗代替)。实验开始时阀门是关闭的。过一段时间以后,往瓶子里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观察澄清的石灰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思维导图|教材知识全解|经典例题全解|易错易混全解)
    (2)实验现象:萌发的种子产生的气体能使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结论:萌发的种子放出了二氧化碳。
    (4)实验分析: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上述实验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萌发时放出了二氧化碳。科学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来自种子里的
有机物。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水。
    3.实验三:种子萌发时吸收氧
    (1)实验过程:如图3-5-2-3所示,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甲瓶内可改用新鲜的豆苗,乙瓶内可改用经沸水烫过的豆苗),把甲、乙两瓶同时放
到温暖的地方。24小时以后,观察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思维导图|教材知识全解|经典例题全解|易错易混全解)
    (2)实验现象:甲瓶中的蜡烛熄灭,乙瓶中的蜡烛正常燃烧。
    (3)实验结论:萌发的种子消耗了氧气。
    (4)实验分析: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火焰立刻熄灭了,这是因为甲瓶里缺少氧。甲瓶里的氧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科学实验证明,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时,需要氧的参与。
    例1  (2016江苏连云港中考)人们在清晨刚进入种植蔬菜的密闭大棚内,会感到气闷,主要原因是    (    )
  A.蔬菜的呼吸作用使温度降低
  B.蔬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C.蔬菜的光合作用制造了氧气
  D.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解析 夜间无光,蔬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导致种植蔬菜的密闭大棚内氧气减少,因此人们在清晨刚进入种植蔬菜的密闭大棚内会感到气闷。
  答案B

知识点二   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思维导图|教材知识全解|经典例题全解|易错易混全解)
  2.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
 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
    (1)温度。温度适当升高,呼吸作用加强;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减弱。
    (2)水分。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强。
    (3)氧气。一定范围内,随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有氧呼吸)显著加强。
    (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过大,抑制呼吸作用。在贮藏蔬菜、水果、粮食时采用低温、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施,延长贮藏时间。
    3.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在不同的细胞、不同的生命时期,呼吸作用的强弱是有差别的。呼吸作用的强弱常常是生命活动强弱的标志,影响着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1)中耕松土
    给农作物中耕松土可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根部氧气供应充足时,呼吸作用旺盛,有利于根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等养料的吸收。
    (2)增加昼夜温差
    在温室栽培瓜果蔬菜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可减少植物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达到提高农作物中营养物质含量的目的。
    (3)延长水果、蔬菜的贮藏时间
    贮藏农产品时,应尽量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因此,可采用降低环境温度、减少氧气含量的方法延长水果、蔬菜的贮藏时间。
    名师点睛 农产品保存法(抑制呼吸作用)可概括为“三低”:低温、低氧、低含水量。
    4.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知识拓展 无氧呼吸
    一般情况下,呼吸作用都需要氧气,但在特殊情况下,细胞内有机物的分解在没有氧气的参与下也可以进行,只是分解得不够彻底,释放出的能量较少。例如,人体细胞进
行的无氧呼吸可以产生乳酸,这就是突然剧烈运动会导致肌肉酸痛的原因;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以产生酒精,依据这个原理可以酿酒。
    例2  (2016湖南湘潭中考)花卉养殖爱好者经常给花松土,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    B.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C.抑制植物的蒸腾作用    D.抑制根的呼吸作用
    解析 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
    答案B

知识点三 碳-氧平衡
 1.碳-氧平衡
    生物的呼吸作用、自然界中有机物的分解以及燃料的燃烧,都要消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维持生
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一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2.碳一氧平衡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1)现状
    从19世纪后半叶起,随着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迅速增多,人类大量使用燃料,排人大气的二氧化碳量日益增加,已经出现超过生物圈自动调节能力的趋势。大气中二
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对气候的影响日益加剧,导致温室效应愈演愈烈。例如,冰川加速融化,干旱、洪涝灾害频发,全球许多地方都出现异常气候。
    知识拓展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2)人类为维持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采取的主要措施
    ①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充分发挥绿色植物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
    ②开展国际合作,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例3(2016广东中考)下列做法对维持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不利的是    (    )
    A.对草原实施轮牧并控制放牧数量
    B.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C.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
    D.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解析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得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倡导
“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会破坏森林,不利于维持碳一氧平衡。
    答案C

经典例题全解
题型    综合分析植物的生理作用
     (2016河北沧州中考)图3-5-2-4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叶片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思维导图|教材知识全解|经典例题全解|易错易混全解)
    A.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说明叶片正在进行呼吸作用
    B.若③代表水分,②代表水蒸气,说明叶片正在进行蒸腾作用
    C.若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则①代表氧气,④代表有机物
    D.此叶片在白天只能进行光合作用,晚上只能进行呼吸作用
    解析  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④代表有机物,说明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A、C的说法错误。若③代表水分,②代表水蒸气,说明叶片正在进行蒸腾作用.B的说法正确。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D的说法错误。
  答案B
  点拨 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若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①②③④分别是二氧化碳、氧气、水、有机物。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若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②③④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有机物、水。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若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②指的是水蒸气。

易错易混全解
易错点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思维导图|教材知识全解|经典例题全解|易错易混全解)

    例  (2016安徽阜阳中考)隆冬时节,瓜农为提高黄瓜产量,在大棚内放置了三个煤球炉。甲的做法是:在天气晴朗的白天,三个煤球炉同时烧着,晚上烧两个;而乙的做法是:在天气晴朗的白天烧两个,晚上烧三个。你认为这两个人的做法及理由合理的是    (    )
    A.乙,因为晚上烧三个能提高大棚的温度,有利于黄瓜的光合作用
    B.乙,因为白天烧两个能提高大棚的温度,有利于黄瓜的呼吸作用
    C.甲,因为白天煤球炉能释放二氧化碳和提高大棚温度,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D.甲,因为晚上煤球炉能释放二氧化碳和提高大棚温度,有利于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 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越多,所以在大棚内烧煤球炉是为了增加大棚内二
氧化碳浓度,并适当提高大棚内的温度,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提高黄瓜的产量。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就越少,所以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可以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消耗。
    答案C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返回到目录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声明:如果本站发布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通过邮件【[email protected]】联系本站,我们将及时删除!

发表评论

表情 格式 链接 私密 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