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到目录 |
生态系统
一、选择题
1.D 兔子、蝗虫都是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都属于消费者。蘑菇是真菌,靠分解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生活,属于分解者。水稻是绿色植物,能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
2.B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它们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水流会把DDT带到南极,被藻类吸收,藻类被磷虾吃,磷虾被企鹅吃,这样DDT就随食物链进入企鹅体内。
3.C 在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乙次之,丙的数量最少,营养级别最高,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甲→乙→丙。若丙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乙因失去天敌,数量会增多,随后,由于受食物和生存空间的制约,其数量又会逐渐减少,最后趋于平衡。所以,若丙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乙的数量变化曲线是C。
4.B 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图中只有①→②→③一条食物链,A的说法错误。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图中的①是生产者,②③是消费者,④是分解者,阳光是非生物成分,因此它能表示一个小型生态系统,B的说法正确,C的说法错误。②是动物,它的能量直接来源于①生产者,D的说法错误。
5.D 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鼠→鹰,草→鼠→蛇→鹰,草→兔→鹰,草→鼠→狐,草→兔→狐,A的叙述错误。最长的食物链是草一鼠一蛇一鹰,包括4个环节.B的叙述错误,D的叙述正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的叙述错误。
二、非选择题
6.答案(1)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2)光 明亮 阴暗 (3)平均 (4)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5)湿度 潮湿 干燥 (6)相同
解析(1)提出问题后,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作出假设的依据是:在花盆、石块下等比较阴暗的地方看 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当把花盆、石块搬开后,看到鼠妇很快地爬走了。(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是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如果阴暗环境中鼠妇多,则说明假设是正确的;如果明亮环境中鼠妇多,则说明假设是错误的,这样就形成了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3)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每个实验装置中放人10只鼠妇,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全班各组第10次统计数据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4)分析现象,得出结论:阴暗环境下的鼠妇数目多,明亮环境中鼠妇数目少,说明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5)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外,还有水分、温度、空气等。如果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中的变量是湿度,需要给鼠妇提供潮湿和干燥两种环境。(6)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7.答案(1)非生物部分 (2)植物→兔→猫头鹰(或植物→鼠→猫头鹰)竞争 (3)猫头鹰 (4)各种生物的数量都会发生变化
解析(1) -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图中植物是生产者,各种动物是消费者,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2)图中的食物链有:植物→兔→猫头鹰、植物→鼠→猫头鹰、植物→鼠→蛇→猫头鹰、植物→蝗虫→青蛙→蛇→猫头鹰,共有4条,其中最短的食物链是植物→兔→猫头鹰和植物→鼠→猫头鹰。兔和蝗虫相互争夺食物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3)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生物所处营养级越高,其体内有毒物质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生物是猫头鹰。(4)如果某种原因导致该生态系统中鼠的数量大量增加,则蛇、猫头鹰的数量也会随鼠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蛇、猫头鹰的数量增加,还会引起其他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
返回到目录 |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123ppp资源网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