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自序
组稿者莫雅平君说翻译完了一本小说,应该写篇前言,算
是对读者有交待。他的话很有道理,可我说些什么呢?如果
语言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我们的思想,那么语言是强大的;如
果语言表达不出我们的思想,那么语言是苍白的。重译《牛
虻》以后,我再次强烈地感受到这部小说的不朽,它的力量
所在。我希望已经较为忠实地翻译了这部小说,如果我做到
了这一点,那么应该感谢《牛虻》一书的作者艾·丽·伏尼
契。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么我的语言是苍白的。至于我
所能说出的话,则是多余的。但是在另一方面,我又确实希
望说点什么,因为我希望读者能够像我一样喜欢这部小说,我
也希望阅读这部小说能给读者带来欢乐。
《牛虻》成书已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但是我相信读者会
发现它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读者对《牛虻》并不陌
生。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牛虻》教育和影响了整整一代的
中国人,在当时甚至被当成了政治教科书。虽然时代不同了,
1译者自序
但是毋庸置疑,这部小说仍有可读之处。读者仍然可以从中
体会他们想要体会的东西,领悟他们想要领悟的东西。读者
不但可以感受书中那种强烈的英雄主义精神,而且还会从新
的角度发现新的内涵,并且进一步地挖掘新的主题——这就
是文学作品,特别是优秀文学作品的伟大之处。
《牛虻》一书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19世纪的意大利。在
1815年,维也纳会议把意大利分割成多个小国,一部分划入
奥地利帝国,其他的小国也受到奥地利的控制和奴役。为了
赶走奥地利人,统一意大利,意大利人民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一些爱国仁人志士建立了烧炭党,并在二三十年代举行了多
次起义,但是都被奥地利人给镇压了。1830年,意大利当局
把烧炭党人玛志尼放逐到国外。一年以后,玛志尼在法国马
赛组织了一个秘密团体“青年意大利”。至于青年意大利党的
宗旨,用牛虻的话来说就是“献身于意大利,帮着把她从奴
役和苦难中解救出来,并且驱逐奥地利人,使她成为一个共
和国,没有国王,只有基督”。
伏尼契给我们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惊心动魄的时
代,这个故事也同样惊心动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牛虻,
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他远非完人,可以说他的优点和他的
缺点一样突出。小说自始至终,我们都能感受到牛虻那种忠
贞不渝的追求,那种不可调和的仇恨,以及那种感人肺腑的
爱情。在伏尼契的笔下,牛虻已经得到了永生,仍旧震撼我
们的心弦,可歌可泣。这是因为牛虻具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
神,这种精神已经超越了时空。
悠悠天地,人何以立于其间?是精神。人活一口气,树
2译者自序
活一张皮。没有精神,人就不成为人,人就成了行尸走肉。人
就需要一种精神。精神是人的支柱,精神鼓舞人活在这个世
上,敢于面对生活,甚至忍受生活的各种艰难困苦。精神鼓
励人坦然对待死亡,迎接生活的最大考验。什么是精神呢?精
神是意志的体现、意志的力量。精神就是一种气概,顶天立
地。精神是难以磨灭的思想,精神是难以磨灭的信念,精神
是难以磨灭的渴望。精神是刻骨铭心的爱情,是刻骨铭心的
仇恨。精神是一股长存的浩气,让你感动千百回。即使黄土
埋了身,但是你却依然可以感受到那种强烈的震撼。在写给
琼玛的信中,牛虻说第二天日出的时候,他就会被枪决。但
是他却无所畏惧,他说:“至于我嘛,我终走进院子,怀着轻
松的心情,就像是一个放假回家的学童。”面对死亡,牛虻豪
情不减,昂首走完人生的最后路程。牛虻的那种傲然精神赢
得了众多读者的心。
精神的伟大在于它会超越死亡。生命是短暂的,只是刹
那的瞬间,但是精神却像日月星辰一样永恒。精神不会随同
肉体消亡而消亡。死亡又有什么可怕?在某种程度上,死亡
会使精神得到升华。海明威曾经说过,一个人可以被摧毁,但
是他却不会被打败。人的肉体和骨头会腐烂,来自尘土归于
尘土,但是精神不死。精神既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
是却又像钻石一样永恒。精神经过火山的冶炼,精神经过冰
川的冷却。精神不死。
有了一种精神,我们才会坚强起来。我们才会矢志不渝
地追求我们的目标,不管是什么都无法挡住我们。我们不会
屈服,我们不会消沉。正是感受到了精神的力量,高尔基才
3译者自序
会大声喊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庆学先
——1995年5月14日于南京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123ppp资源网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