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 序
法国文学,在路易十四于一六六一年亲政到一七一五年
死的五十四年间,无论在诗歌或戏剧方面,都有许多杰出的
作品。诗歌如波瓦洛的《讽刺诗》、拉封登的《寓言》;悲剧
如高乃依的《勒·熙德》和《奥拉斯》,拉辛的《安德洛玛
克》和《依菲热妮》;喜剧如莫里哀的《吝啬人》和《达尔杜
弗》,拉辛的《讼棍》,等等。
然而,在这段期间,小说的成就却不相配称,堪与诗歌
和戏剧媲美的作品,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寥若晨星,仅拉法
耶特夫人的《克莱芙王妃》和费纳隆的《太累马库斯奇遇
记》等少数几部作品。
路易十四的好大喜功,给国家带来了一定的繁荣,但他
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对外连年用兵,豢养一大批佞臣和教士,
到他在位的后期,已经把国家搞到民穷财尽,威望急剧下降
的地步。一七一五年他死后,王权和宗教权威立即遭到挑战,
文学家对王室、贵族和教士的愚昧和贪婪,备加嘲弄,推出
了如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勒萨日的《吉尔·布拉斯》
和伏尔泰的《查第格》等揭露统治阶级和社会积弊的小说,以
跌宕起伏的故事和辛辣的笔锋,鞭笞宫廷、教会和百孔千疮
的封建社会,对广大的人民起到了发聋振聩的作用。
让—雅克·卢梭,生于一七一二年,比上述诸人出生的
年份和开始文学活动的时期都晚得多;到一七五○他三十八
岁那年,才以一篇中奖的应征论文《论科学和艺术的复兴是
否有助于敦风化俗》知名于文坛;一七五五年他的另一篇应
征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虽未获奖,但使他更
加名闻学界,进入了哲学的殿堂。然而到一七六一年,这个
曾一度严厉谴责小说的人,自己也发表了一部用书信体写的
爱情小说《朱莉,或新爱洛伊丝》,全书的笔调平实,以故事
情节的简单独具特征。关于这一点,卢梭在他的《忏悔录》中,
有如下一段叙述:
人们在这部书中最未觉察到的、并将永远使这部书成为独一
无二的作品的,是它的题材的简单和中心思想的连贯,全部思想
都集中在三个人物身上,贯穿六卷,既无题外的插曲,也无浪漫
的奇遇,而且,无论在人物或情节方面,都没有任何邪恶的描
写①。
爱洛伊丝是法国十二世纪人;她和她的教师阿贝拉相爱,
遭到她叔父的反对和暴力干预。两人虽未能结为眷属,但仍
互相依恋,书信往还,直到阿贝拉死后为止。爱洛伊丝和阿
贝拉相爱的故事,哀艳动人,得到了卢梭的同情。因此,他
把他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朱莉比做爱洛伊丝,将他的小说取名
为《朱莉,或新爱洛伊丝》,用醒目的标题,表明书中的女主
人公朱莉和十二世纪的爱洛伊丝在爱情上有相似的不幸遭
遇。全书的故事,令人悲切:朱莉·德丹治和她的家庭教师
①卢梭《忏悔录》,巴黎“袖珍丛书”一九七二年版下册卷十一第三二一页。
圣普乐相爱,遭到她父亲德丹治男爵的反对。德丹治男爵的
封建意识极深,不愿把女儿嫁给一个平民。于是,在朱莉的
表妹克莱尔和圣普乐的朋友、英国人爱德华·博姆斯顿的安
排下,圣普乐离开朱莉,从瑞士到法国,之后又随一支英国
舰队到海外远游,以期忘掉他和朱莉的感情,而朱莉迫于父
命,和一个与她在年龄及宗教信仰上都有极大差距的俄国贵
族沃尔玛结婚。朱莉和圣普乐的爱情是纯洁和真诚的;他们
虽被迫分离,不能结合在一起,但他们时有书信往还,倾诉
真挚的情谊。他们动人的爱情故事,就是通过他们两人之间,
以及他们与克莱尔、爱德华·博姆斯顿和沃尔玛之间往来的
书信展开的。从全书的结构,就可看出作者对题材的处理独
具匠心。前三卷主要铺叙朱莉和圣普乐的爱情的发展,后三
卷通过他们爱情故事的叙述,尽情讴歌美好的德行,赞美婚
姻的神圣,吟哦自然的风光,针砭社会的积弊,对当时的宗
教、文化、伦理道德与各国的风土人情,均有细致的描写和
探索。全书的语言平易,不蔓不枝,行云流水,以文笔清新
朴实的美,打动读者的心。在卢梭的笔下,一部爱情故事,实
际上成了一部颂扬善良风尚、匡正民风民俗和描绘大自然的
美的散文诗。书中最令人同情和赞美的,是女主人公朱莉和
她在爱情上所表现的美德。朱莉和圣普乐都是多情的。然而,
正如圣普乐在致朱莉的一封信中哀叹和预言的:“多情的心,
是上天赐与的危险的礼物;谁接受了这件礼物,谁就注定要
在世上遭受苦难和折磨。”圣普乐始终眷恋着朱莉;而朱莉也
没有忘记她昔日的情侣,同时,作为妻子,她又坚贞地忠实
于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沃尔玛对两个青年人之间过去的爱也
表示充分的理解,并对他们的美德完全信任,把圣普乐接到
自己的家,待以真诚的友谊。后来,朱莉因跳入湖中救她跌
落水中的孩子,竟至一病不起。她在临终前给圣普乐的一封
信中说:“使我们两人在地上分离的美德,将使我们在永生之
地结合。”朱莉和圣普乐的爱情的不幸结局,得到了人们的同
情,因此,《新爱洛伊丝》一出版,就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新爱洛伊丝》共分六卷,计一百六十三封信,有些信长
达数十页之多,全都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通过纯洁的爱情,
建立美好的家庭,进而建立良好的社会。“出自造物主之手的
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是卢
梭在他的另一部著名小说《爱弥儿》中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
它代表了卢梭的全部思想,贯穿了他所有的著作,特别在
《新爱洛伊丝》中,通过书中人物的塑造和社会风尚的描绘,
早已反复加以表述①。他得出的结论是:要使人成为善良的
人,就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只有从爱美德开始,树立
良好的德行,人类社会才能成为一个合乎自然秩序的社会。为
了论证这一点,他在《新爱洛伊丝》中塑造了几个他心目中
的典型。他说:
我把爱情和友谊(我心中的两个偶像)想象成为最动人的形
象。我刻意用我历来崇拜的女性所具有的种种美来装饰它们。我
①卢梭的《新爱洛伊丝》发表于一七六一年,《爱弥儿》发表于一七六二年。
他在他的《忏悔录》卷九中说,《爱弥儿》中的有些话,早在《新爱洛伊丝》中就
说过了。
设想两个女朋友而不设想两个男朋友,因为两个女人之间友爱的
事例比较稀少,所以就愈加可爱。我赋予她们两个相似而不相同
的性格,两个虽不十全十美、但却合乎我的爱好的面容,一看就
知道是心地仁慈和富于同情心的人。我让她们两人一个是棕发,
另一个是金发;一个活泼,另一个文静;一个头脑机灵,另一个
性格软弱,但软弱得楚楚动人,似乎更显示其贤惠。我让二人之
一有一个情人,而另一个女人又是这个情人的温柔多情的朋友,
甚至还有些超出朋友的程度,但我又不让她们之间发生争风吃醋
和吵闹嫉妒之事。因为任何令人不快的情感,我都难以想象,同
时,我也不愿以任何败坏天性的东西来玷污这幅美妙的图画。我
爱上了我这两个妩媚的模特儿,我尽量想象我就是那个情人和朋
友,不过,我把他写成年轻的和可爱的,另外再加上我觉得我自
己具有的美德和缺点①。
这就是卢梭给《新爱洛伊丝》中三个主要人物勾画的大
轮廓。金发女人是书中的主人公朱莉,棕发女人是她的表妹
克莱尔,情人是圣普乐。而卢梭的“新爱洛伊丝”和十二世
纪的爱洛伊丝不同的是:十二世纪的爱洛伊丝最后进入了女
修道院,而他的“新爱洛伊丝”最后和一个俄国贵族结了婚。
她婚前被圣普乐的爱情所征服,但婚后便虔诚地尊重婚姻的
神圣,用美德战胜了爱情,成为忠贞贤良的妻子和母亲。朱
莉和圣普乐的爱情悲剧在于:他们不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进
程;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里,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的婚姻是难以
实现的。因此,朱莉,这个在卢梭心目中可协调个人、家庭
①卢梭《忏悔录》,巴黎“袖珍丛书”一九七二年版下册卷九第一五八页。
和社会关系的人物,只能尽大自然赋予她的天职,治理好自
己的家,即卢梭在他的《社会契约论》中所说的“一切社会
之中最古老的而又唯一自然的社会。”
然而,卢梭写《新爱洛伊丝》的目的,正如他在《忏悔
录》中所说的,不仅仅着眼于“与整个社会秩序有关的风俗
和夫妻间的诚实,”而且还有一个更深远的目标,要达到“社
会的协调与社会的和平。”人们都知道,在一七五七到一七五
八年间,卢梭和狄德罗等百科全书派的哲学家的分歧,已经
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决裂地步。对于这一点,他自己也感到痛
苦,他说他“生来就仇恨一切宗派偏见,”因此,他把他笔下
的两个信仰对立的人物——笃信宗教的朱莉和不信宗教的沃
尔玛——描写得具有巨大的宽容精神,各行自己的美德,各
尽自己的天职,从而避免思想和感情上的冲突,共建美满的
家庭。我们可以说,告诉人们如何生活和相爱,是贯穿《新
爱洛伊丝》全书的思想脉络。没有这个主题,就没有这部小
说的写作。
在法国文学史上,是卢梭的《新爱洛伊丝》第一个把爱
情当做人类高尚情操来歌颂,第一个把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写
进小说。在这两方面,他对题材的驾驭和感情冲突的描写,对
后来的夏多布里昂(《勒内》)、塞南古(《奥贝曼》)、巴尔
扎克(《幽谷百合》)和内瓦尔(《茵尔维》)都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
译者第一次读这本小说,还是五十年代在大学求学的时
候。一九八七年去布达佩斯,途经巴黎,吴德忠同志购赠加
尼埃—弗拉马尼翁一九六七年袖珍本一册,此后即带在身边,
随读随译。在翻译过程中,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罗
伯特·达尔顿先生Prof.RobertDarnton、法国国家科学研究
中心卢梭研究小组负责人谠基·拉米诺博士Dr.TanguyL′
Aminot、法国蒙莫朗锡卢棱博物馆馆长罗伯尔·梯耶黎先
生M.RobertThiéry、馆员安·蒙台涅夫人Mme.A.MonC
tagne和好友洛克桑·阿—萨纳女士Mlle.RoxaneAh-
Sane,均一再给我以热情的帮助,详细解析书中的疑难,译
者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李平沤
一九九二年二月于北京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123ppp资源网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