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818smKy818sm  2024-04-06 09:01 123ppp资源网 隐藏边栏 |   抢沙发  54 
文章评分 0 次,平均分 0.0

跳至底部下载链接

海明威《老人与海》(pdf电子书下载)[s1922]
《老人与海》的多层次涵义
(代  序)
吴 劳
一九五○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在古巴哈瓦那郊区他
的别墅“瞭望农场”动笔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
海》,是一部写“陆地、海洋与天空”的长篇小说①的第四也
是结尾的部分),到一九五一年二月二十三日就完成了初稿,
前后仅八周。四月份开始给去古巴访问他的友人们传阅,博
得了一致的赞美。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
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由于原文全文仅两万六千多字,只好
算是一篇中等长度的中篇小说,而且故事完全是独立的,才
考虑到单独先发表的问题。利兰·海沃德建议请《生活》杂
志先行一期刊出全文。一九五二年三月初,海明威寄出原稿
时,在附致他的出版商斯克里布纳出版社编辑的信中谈到了
1海明威 老人与海
①该小说的前三部的原稿,在海明威自杀身亡后,由其妻子玛丽·威尔什
及斯克里布纳出版社的小查尔斯·斯克里布纳共同整理,于1970年出
版,书名《湾流中的群岛》。
这些打算,并说“现在发表《老人与海》可以驳倒认为我这
个作家已经完蛋的那一派批评意见”①。原来在海明威上一部
小说《过河入林》发表后,评论家们评价不高,有的甚至很
苛刻,认为他的文才已经枯竭了。
一九五二年九月,《生活》周刊刊出了《老人与海》的全
文,售出了五百三十一万多份,后来的单行本也很快销到了
十万册。书评家和评论家们一致好评,亲友及读者纷纷来信
祝贺。本书终于使海明威获得了一九五三年度的普利策奖金,
并且主要由于它的成就而荣获一九五四年度的诺贝尔文学
奖。
《老人与海》的故事非常简单,写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
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
林鱼,但这鱼实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
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
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这是根据真人
真事写的。一九三六年,海明威曾在《老爷》杂志四月号上
发表一篇不长的通讯,名为《在蓝色海洋上》,就是报道这件
事的。十五年后,他一气呵成地写成了这部小说②,出版后评
论家们就纷纷指出这简单的故事富有象征意味,是一则多层
2海明威 老人与海

②本书最后出版的定本几乎就是一年半前在海明威亲朋中传阅的手稿,改
动是不多的。
这第一页上的两段引文分别引自《海明威谈创作》(董衡巽编选,三联书
店,1985年)第140及第141—142页。
次的寓言。尽管海明威在一九五二年九月十三日致侨居意大
利的美国艺术史家伯纳德·贝瑞孙的信中写道:“没有什么象
征主义的东西。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
子,鱼就是鱼。鲨鱼就是鲨鱼……人们说什么象征主义,全
是胡说。”但他又说过:“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
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
然而,如果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
的事物。”①的确,从书中很多内证来看,作者显然有意煞费
苦心地把多层次的涵义融合在一个简单的故事中。
首先,拿这故事本身来说,这是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作
者在这里跳出了早期作品中的那个“人被一个敌意的宇宙毫
无理由地惩罚”②的自然主义命题。《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杰
克·巴恩斯在大战中肉体受到创伤,不能象正常的人那样跟
他所爱的人相爱,最后只能认命,说一句:“这么想想不也很
好吗?”《别了,武器》中的弗雷德里克·亨利,逃脱了战火
的摧残,却眼看爱人难产身亡,无能为力,只能象跟石像告
别那样离开了她的尸体,走向雨中。他们在厄运面前,至多
表现得能“勇敢而富有风度地忍受”而已。老人圣地亚哥呢,
尽管一开头就处于不利的地位,八十四天没捕到鱼,认为
“倒了血霉”,而别的渔夫都把他看做失败者,他“消瘦而憔
3海明威 老人与海

②见沃特·威廉斯著《欧内斯特·海明威的悲剧写作艺术》(路易斯安那州
立大学出版社,1981)第174页。
引自《时代》周刊,1954年12月13日。
悴”,手上有“刻得很深的伤疤”,没钱买吃食,得靠那孩子
给他送来,然而他的英勇正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在第八十
五天上决心“驶向远方”去钓大鱼。等到真的钓上了一条大
马林鱼,明知对方力量比他强,但决心战斗到底。“我跟你奉
陪到死,”他说,因为当渔夫“正是我生来该干的行当”。等
到鲨鱼一再来袭时,他用尽一切个人手段来反击。鱼叉被鲨
鱼带走了,他把小刀绑在桨把上乱扎。刀子折断了,他用短
棍。短棍也丢掉了,他用舵把来打。尽管结果鱼肉都被咬去
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英勇意志。老人在第一条鲨鱼咬
去了大约四十磅鱼肉后想:“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句话道出了本书的主题。
从这方面看,本书并不是什么寓言,而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
作。海明威忠于他一贯的写作方法,细致地描写人物的行动,
诸如出海前的准备工作,出海后如何下饵,鱼上钩后如何跟
它周旋,最后如何把它杀死了绑在船边,以及如何和一条条
鲨鱼搏斗的整个过程,都丝丝入扣地用白描手法细细道来,使
这些外在的事件表现出内在的涵义,不用解释,也无说教。正
如作者本人所说:“这本书描写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
度,描写人的灵魂的尊严,而又没有把灵魂二字用大写字母
标出来。”①作者的手法在这里确乎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海明威在原来的故事中加了一个男孩子。他五岁起就常
跟老人一起出海钓鱼。但这次老人是独自出海的。他最后在
深夜回进了港,系好了小船,回窝棚摸黑上了床。第二天早
4海明威 老人与海
①引自《海明威谈创作》第143页。
晨,孩子来找他,作者通过孩子的眼光,看见有个渔夫在量
那死鱼的残骸,从鼻子到尾巴足足有十八英尺长,这一点烘
托出老人这次捕鱼活动的伟大。接着老人和孩子计划用旧福
特牌汽车的钢板来改制鱼叉的矛头,再一同出海,这加强了
本书的乐观色彩,而老人的精神胜利还表现在末一句“老人
正梦见狮子”中,因为作者在本书中屡次提到老人回忆年轻
时看到非洲的海滩上有狮子出没,通过狮子来代表旺盛的生
命力和青春。
这孩子马诺林除了用同情和崇拜来使读者觉得老人的伟
大以外,还提供了作者当时极感兴趣的另一更复杂的主题:回
归。①孩子带回了老人失去的青春,使他见到他过去的自我。
所以,独自在海上的那三天里,他经常念叨着:“但愿那孩子
在这儿就好了。”每说一遍,他就能重振精力来应付这艰苦的
考验。小狮子也起着这同样的作用,他“爱它们,如同爱这
孩子一样”。
其次,这是一部希腊古典悲剧类型的作品。亚里斯多德
认为:悲剧主人公“之所以陷于厄运,不是由于他为非作恶,
而是由于他犯了错误”②。老人圣地亚哥犯了一个致命的错
误,那就是他常说的“我出海太远了”。因为出海远,才能钓
上大鱼,因为鱼过分大,才被它拖上三天,杀死后无法放在
5海明威 老人与海

②引自《西方文论选》(伍蠡甫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上卷第68—
69页。
参见卡洛斯·贝克:《老人与海》前言(斯克里布纳出版社,1962年)。
小船中,只能把它绑在一边,于是在长途归程中被鲨鱼嗅到
了血腥味,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向死鱼袭击,把鱼肉都咬
掉,只剩下一副骨骼。这就是古典悲剧主人公所必然受到的
报应。所以当第一条鲨鱼来袭时,作者写道:“这条鲨鱼的出
现不是偶然的。”鲨鱼一到,老人和鱼合而为一,同样成了牺
牲者。这是老人的意志和一切反对他的强大力量之间的搏斗,
而鲨鱼正是宇宙间一切敌对力量的代表,成为复仇之神。这
是不可避免的命运,而老人正是他自己的悲剧的制造者。
老人杀死了大鱼,把它绑在船边时,看来他是胜利了,但
他知道要有报应。所以他说过:“如果有鲨鱼来,愿天主怜悯
它[指这条大鱼]和我吧。”这捕鱼的经过,加上后来老人和
鲨鱼搏斗的过程,就是亚里斯多德关于悲剧的定义“悲剧是
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①中所说的
行动。而杀死大鱼后更清楚地显示了他这行动是犯了致命的
错误,他必然要受到惩罚。
同时,根据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所述,“悲剧行动的
真正内容,是由存在于人的愿望之中的一些实体性的、自身
合理的力量所提供的。这些力量决定悲剧人物追求的各种目
的。”②“于是个人的行动,在特定情况之下,力求实现某一目
的……势必会引起和它对立的激情来反对自己,因而导致难
以避免的冲突。”③所以本书又可被看作两个致命地彼此冲突
6海明威 老人与海


③同上,第308页。
引自《西方文论选》下卷第306页。
引自《西方文论选》上卷第57页。
的目的或存在的悲剧。那大鱼也是这悲剧中的一个主人公,它
失败了,被杀了,但是还得挨到被鲨鱼残害的命运。老人看
来胜利了,但知道要受到报应。整个搏斗过程中,老人明明
知道双方都在绝对忠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它选择的是待在
黑暗的深水里,远远地避开一切圈套罗网和诡计。我选择的
是赶到谁也没到过的地方去找它。”“不过它似乎很镇静,他
想,而且在按着它的计划行动。”正因为老人对鱼的行动理解
得这么清楚,他对它怀有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是“你要把我
害死啦,鱼啊,老人想。不过你有权利这样做”,但另一方面
却接着这样想:“我从没见过比你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
更崇高的东西,老弟。来,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谁害死谁。”
但接着就埋怨起自己来了:“你现在头脑糊涂起来啦。”因为
尽管“这条鱼也是我的朋友……不过我必须把它弄死”。他所
追求的目的是绝不动摇的。
本书中援引不少关于基督受难的细节,说明作者有意识
地把老人比做基督的化身,在故事的全过程中经历了两次被
钉十字架的过程。第一次是老人钓上了大鱼时开始的,他和
小船被鱼拖着走,把钓索勒在背上,感到疼痛(喻指耶稣扛
着十字架上髑髅地①),才用一只麻袋衬垫在钓索下(耶稣身
上穿着袍子),紧扣在头上的草帽把额部勒得好痛(耶稣头上
戴着荆冠),双手被钓索勒得出血(耶稣手上钉着钉子)。而
出海前孩子给他送来的吃食,喻指耶稣的“最后晚餐”。
7海明威 老人与海
①参见《圣经·约翰福音》第19章第17节。
第二次被钉上十字架的过程,是从鲨鱼来袭击时开始的。
他用鱼叉扎死了第一条来犯的鲨鱼。后来,等他看到另两条
鲨鱼中首先露面的那一条时,不禁“Ay”了一声。作者描述
道:“这个词儿是没法翻译的,也许不过是一声叫喊,就象一
个人觉得钉子穿过他的双手,钉进木头时不由自主地发出的
声音。”这不是明白无误地表示老人又被钉上了十字架吗?
再说,圣地亚哥这名字是圣雅各在西班牙语中的拼法。圣
雅各原是个渔夫,是耶稣在加利利海滨最早收的四门徒之一。
所以老人同时也具有耶稣的门徒或一般谋求圣职的信徒的身
分。他在钓鱼过程中一再吃生鱼肉,喝水,这喻指信徒领圣
餐。鱼肉代表圣饼,基督的肉体。老人一声声叫唤那伟大的
棒球明星迪马吉奥的名字,拿他当圣徒看待。最后老人回到
家,摸黑躺下。作者写道:“他脸朝下躺在报纸上,两臂伸得
笔直,手掌向上。”耐人寻味的是海明威没有写明这两臂是朝
上伸出(这是教士领受圣职时的姿势),还是向两旁伸出(基
督被钉十字架的姿势)。作者分明暗示这主人公是人又是神,
兼有人性和神性的双重身分。
本书开头时提到老人曾一度八十七天没捕到鱼。根据耶
稣的事迹和基督教的节期来看,这个数字似乎含有深意在内。
按耶稣受洗后,曾被圣灵引到旷野,禁食四十昼夜,受到魔
鬼的试探。①(本书开头描写老人双手上由于用绳索拉大鱼而
留下的刻得很深的伤疤时,作者特意写道:“它们象无鱼可打
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这无鱼可打的沙漠即喻指
8海明威 老人与海
①参见《圣经·马太福音》第4章第1—11节。
“旷野”。)这四十天加上基督教大斋期的四十天再加上复活节
前的“圣周”那七天,刚好是八十七天。这次老人在海上一
连八十四天没打到鱼,接下来在海上的三天,刚好等于基督
从受难到复活那三天。老人在这三天中经历了大磨难,最后
获得精神胜利。
这两个八十七天的过程,似乎表明了人生是循环的,是
无休止的一系列被钉上十字架的过程。以前发生过,现在重
复经历,今后还是会不断发生。老人圣地亚哥代表着所有的
人的形象,经受着最强烈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苦难的历程。这
是符合海明威把人生看作是一场悲剧的观点的。
另一方面,这大马林鱼被钓上了,在拖着船走的过程中,
被嘴里的钓钩勒得好痛。这时鱼也成了基督的化身。所以老
人自言自语地说:“你现在觉得痛了吧,鱼,老实说,我也是
如此啊。”他不禁替它感到伤心,并且认为它“也是我的朋
友”。等到把它绑在船边,在归航途中遇到鲨鱼一再袭击时,
这双重基督的形象是再明显不过的了。
为了突出人生是一系列被钉上十字架的过程,作者在最
后写到老人独自深夜返港,背起卷着帆的桅杆爬上岸去,一
再摔倒在地(这一点又和传说中耶稣背着十字架上髑髅地的
故事交相辉映),第二天孩子来看他时,老人提起夜间“吐出
了一些奇怪的东西,感到胸膛里有什么东西碎了”,这是暗示
基督被罗马兵丁用长矛刺身,流出血水来。而最最生动的一
点是老人扛起桅杆时,曾回头望那绑在船边的鱼的残骸。这
一个静止的镜头显示老人作为一个基督,正在开始另一次苦
难的历程,而那鱼作为另一个基督,正绑在十字架上。作者
9海明威 老人与海
就这样把上十字架的全过程浓缩在一起了:基督上髑髅地、基
督被绑在十字架上、基督死去了。这着重指出了所有生物的
共同命运是一系列上十字架的磨难。而那条大鱼的残骸,作
者最后描写道:“它如今仅仅是垃圾,只等潮水来把它带走
了。”这等于暗示,所有物质的东西,包括人在内,都是注定
要毁灭的,只有人的行动,和对行动的记忆才是永存的。所
以全书的末一句是:“老人正梦见狮子。”他保持着完好的对
事物的记忆。
最后,《老人与海》作为寓言,还阐明了海明威对作家和
写作的看法。文中用多方面的象喻来表达他本人创作生涯的
种种细节,完整地说明了艺术家的艰苦的创作过程。作者把
渔夫比做作家,捕鱼术代表写作艺术,而大鱼则是伟大的作
品。作为这个性质的寓言,海明威写得层次分明,下面且来
一层层地说明。
首先,作家应离群索居,锲而不舍。海明威在诺贝尔文
学奖授奖仪式上的《书面发言》中说,“写作,在最成功的时
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①所以,《老人与海》开端第一句就
是:“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而作家
的使命正是写作,不能想别的(因为当渔夫“正是我生来该
干的行当”),而且只能靠自己(大鱼把船拖着走后,时刻想
到有孩子在该多好,但事实上是不可能有人来帮助他),必须
完成这杰作(和鱼搏斗,宁死不屈),等到发现这杰作的伟大
10海明威 老人与海
①引自《海明威谈创作》第25页。
(他第一次看见鱼长长的身影时,还不大相信竟会那么大),更
坚定了完成的决心(杀死了绑在小船一边),事后依旧保持着
对创作的忠诚,转向新的挑战(鲨鱼一次次来袭),要全力保
卫它,但一次次的努力都无济于事(无法不让评论家来糟
蹋),最后尽管感到哀伤,杰作被毁,但获得了一个崇高的悲
剧英雄的幸福感,知道这伟大的创作永远是属于他的。
其次,作者用钓鱼术的细致描写来印证技巧的重要性:出
海前仔细准备(平时小心保藏钓鱼的家什,小心准备鱼饵,把
备用的那几圈钓索连接在一起),使四根钓索保持在正确的深
度和位置上,比别人更精确。而技巧和灵感的关系可以从作
者对老人的双手的描绘上看出。刚钓上这大鱼时,他的左手
抽起筋来。老人不禁责怪起这只手来,并连连吃生鱼肉,盼
望它早点复原来帮助他的右手。有一条谚语说:“左手是个梦
想者。”它代表着灵感,是虚弱而难以捉摸的,所以老人认为
这左手的抽筋“是对自己身体的背叛行为……是丢自己的脸,
尤其是一个人待着的时候”。右手则是又坚强又忠诚,代表着
训练有素的写作技巧。他当初在卡萨布兰卡一家酒店里跟那
个大个子黑人比手劲时,坚持了一天一夜,最后就是靠那只
右手取胜而赢得“冠军”这外号的。
在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和艺术品逐渐合二为一。老人
把鱼绑好在小船一边,在归程中想道:“我们象亲兄弟一样航
行着。……是它在带我回家,还是我在带它回家呢?”这说明
这时他和死鱼已成为一体,杰作成为作家的一部分了。所以
当鲨鱼摧残死鱼时,老人“感到就象自己挨到袭击一样”。而
杰作的命运正跟这死鱼的一样,总要受到摧残,只有艺术家
11海明威 老人与海
心明眼亮,早看出了这一点,但又明白只要完成了杰作,那
就成为一个既成的事实,将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永存在人们
的记忆中。
对待这种杰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作家中有些同
行,将理解它的重要意义正在于为他们树立了榜样,给他们
以启示。有个渔夫量了这死鱼的残骸,叫道:“它从鼻子到尾
巴有十八英尺长。”这使在场的渔夫们认识到老人这场搏斗的
艰巨,受到磨难之深。而另外有些不知好歹的人,却附和着
批评家的意见,用言语来糟蹋杰作。本书最末页上,作者特
意通过一旅游者之口,说什么“我不知道鲨鱼有这样漂亮的
尾巴,形状这样美观”。她把大马林鱼的残骸错当为鲨鱼时,
混淆了是非,把破坏杰作者当做杰作本身,竟反而尊崇破坏
者。这是个莫大的嘲弄。
一个作家对事物的远见,海明威认为是最最重要的,是
作品的来源。在本书中他以狮子为象征。老人开头时处于失
败的境地,被人蔑视,靠梦见狮子来做精神支持,在磨难最
难熬的关头,他想,“但愿它[指那大鱼]睡去,这样我也能
睡去,梦见狮子。”后来,在海上最后一个夜间,他终于睡着
了,又梦见了狮子。作者就是用这种形象来说明艺术家必须
保持个人的远见。他在《书面发言》中写到:“一个在岑寂中
独立工作的作家,假若他确实不同凡响,就必须天天面对永
恒的东西……”
在本书中,鲨鱼主要代表一切破坏性的力量:被人蔑视、
忽视,自己缺乏自信以及悲观绝望等等。鲨鱼也泛指书评家
和评论家,但作者对他们是区别对待的。他最痛恨的是那种
12海明威 老人与海
“食腐肉的”鲨鱼,因为它们“朝鱼身上被咬过的地方咬”。这
是指那种人云亦云的评论家,他们全是懦夫。但作者对首先
来袭的那条大灰鲭鲨,却说它“生就一副好体格,能游得跟
海里最快的鱼一般快,周身的一切都很美……”。“它不是食
腐动物……它是美丽而崇高的,见什么都不怕。”这是指那种
有真知灼见的伟大的评论家,和伟大的作家匹配,同样伟大。
这种真正的评论有益于作家对事物的远见,正如那老人跟大
多数渔夫不同,并不厌恶鲨鱼肝油的味道,因为他知道喝了
“对眼睛也有好处”。
最后,作者还通过书中一些细节描写,阐明了艺术家在
创作杰作的过程中如何维持生计的问题。老人出海前孩子送
来食物,在海上和大鱼搏斗的过程中一次次吃生鱼肉,都强
调了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重要性。肉体必须得到营养,脑
力劳动才能进行。海明威在文学生涯中常靠新闻写作来贴补
生活。他在本书中用捕海龟的活动来比作新闻写作。圣地亚
哥早年曾在尼加拉瓜东部海岸外捉过多年海龟,为了长力气,
他常吃白色的海龟蛋,“在五月份连吃了整整一个月,使自己
到九、十月份能身强力壮,去逮地道的大鱼”。这是说搞新闻
写作不但能使自己活得下去,也能给他以磨练,去创作地道
的杰作。在这方面他是有过顾虑的。在一九三八年发表的
《〈第五纵队〉与头四十九篇短篇小说》的前言中,海明威写
道:“在你不得不去必须去的地方,不得不干必须干的工作,
并且不得不看你必须看的事物的过程中,你把你用来写作的
工具弄钝。”但是弄钝的工具可以重新磨快。主要还得靠写作
实践。所以那孩子说:“你……捕了好多年海龟,你的眼力还
13海明威 老人与海
是挺好的嘛。”这里,眼力是指作家对事物的观察力和远见而
言。实际上老人是长于此道的。“他对海电并不抱着神秘的看
法。”这等于说海明威能现实地对待报纸和杂志上的新闻写
作。他蔑视一般平庸的新闻写作(“他还对那又大又笨的蠵
龟抱着不怀恶意的轻蔑……”),赞美他好友们的出色的报道
文章(“他喜欢绿色的海龟和玳瑁,它们形态优美,游水迅
速,价值很高……”)。
综上所述,《老人与海》在短短的篇幅中融合了如此复杂
的层次,把它们交织在一起,可以说做到了浑然一体,天衣
无缝。作者是颇有自知之明的。他在交稿时致出版社编辑的
信中不但提起“这是我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
还说本书“可以作为我全部创作的尾声,作为我写作、生活
中已经学到或者想学的这一切的尾声”。这话不幸而言中了。
从当时直到一九六一年七月二日自杀,海明威再没有发表过
什么重要的作品。
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评论家安东尼·伯吉斯在一九八
四年发表的《现代小说:九十九本佳作》中关于《老人与
海》写过下列这几句话:“这个朴素的故事里充满了并非故意
卖弄的寓意……作为一篇干净利落的‘陈述性’散文,它在
海明威的全部作品中都是无与伦比的。每一个词都有它的作
用,没有一个词是多余的。”①这看法似乎并不言过其实。
一九八六年八月

本资源下载请点击下载地址
如果本资源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方式QQ邮箱:6167555@qq.com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声明:如果本站发布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通过邮件【[email protected]】联系本站,我们将及时删除!

发表评论

表情 格式 链接 私密 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