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话
这是苏联著名作家康斯坦丁·西蒙诺夫生前的最后一部
作品。可惜这部作品的第二部《斯大林与战争》他还未及执
笔,就与世长辞了。
这不是一部稗官野史,而是一部情真意切的回忆录,它
完全可以诱发我们对一个曾为之欢呼与哭泣的历史伟大人物
作出公正的评价。
任何一个历史伟大人物,特别是象斯大林这样一位曾领
导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长达1A4多世纪的人物,他的功过是
不可能互为抵消的。是功就是功,是过就是过,夸大或缩小
都无助于对他作出公正的评价。这是本书作者的写作动饥,也
是译者推荐这本书的缘由。
真诚、朴实比什么都美。我就是为作者这种真挚的感情
所激动而执笔译出这本书的。
作者不以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而以亲身的经历和见闻,
通过自己的思考写出了苏联在各个时期以及各种事件中各方
面的反应,翔实地勾勒出斯大林个人的性格、作风和他在苏
联历史以及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由于作者是少数能与斯大林接近的作家之一,所以书中
有许多史实,特别是文艺界的情况鲜为人知。作者毫不掩饰
个人的感受,真诚而朴实地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对斯大林的
功过都作了客观的描述和自己的评判。此书写于苏联实施
“公开性”之前,最近才公之于众,可见作者临终前写出这本
书时心怀坦荡,不尚虚声。
为了年轻的一代了解一点作者的情况,我在此向读者作
简单的介绍:康斯坦丁·米海洛维奇·西蒙诺夫(1915—
1979)出生于一个旧军官的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
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曾任《文学报》、《新世界》等报刊主
编、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1939年任《红星
报》军事记者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他的创作面很
广:诗歌、戏剧、小说、随笔、评论都有建树。他的大部分
作品也都译成了中文,如:《我城一少年》、《俄罗斯问题》、
《俄罗斯人》、《在布拉格栗树下》、《异邦暗影》、《日日夜夜》、
《祖国炊烟》、《战斗的中国》、《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
的》、《最后一个夏天》、《等着我吧……》、《友与敌》等。1949
年10月他曾作为副团长率领苏联文化代表团来我国访问,11
月初曾来武汉参加庆祝十月革命节和中苏友协武汉分会成立
大会。西蒙诺夫曾任苏共中央候补委员和苏联中央监察委员。
他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并获得一枚列宁勋章。
在这本书的译述过程中,得到许多亲友的帮助,诗人曾
卓看了此书的手稿后热情地写了一篇序言,我在此深表谢意。
章 其
1988.8.31于武汉
中译本序
曾 卓
康·西蒙诺夫在这部回忆录的开始就表明:“在最近可以
看到的将来,我并不希望它全部拿去发表。我打算把它完全
交给国家档案馆保存,并怀着一点希望:这种出自我这一代
人的个人的见证和思考,能够使我们这个时代的未来历史学
家发生一定的兴趣。”这部书写于他的晚年,可能是他的最后
著作。形势发展很快,他大概不曾料到,这部书写出后不到
十年,就得以全文发表了。而且这的确已成为一本历史学家
和当代读者普遍感兴趣的书。
斯大林是历史上最复杂的人物之一。他有着伟大的功绩,
这是不容抹煞的。当他在世时,虽然从西方也传来了一些关
于他残酷地镇压坚贞的共产党人和无辜平民等等报道,但一
般人并不认为那是可靠的,至少也应该打一个大大的折扣。在
我们心目中,他是一个伟大的革命领袖的形象。有两位法国
作家所写的关于斯大林的著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本
是巴比塞的《从一个人看一个新世界——斯大林传》,一本是
布洛克的《共产主义人物——斯大林画像》。前者记述了斯大
林的前半生,后者则是作者作为记者记载了他在苏联卫国战
争时期,所看到和听到的有关斯大林的事迹。这两本书所刻
画的斯大林的形象是光辉的。但是,在斯大林去世以后,特
别是在苏共二十大提出对“个人崇拜”的批判以后,我们才
逐渐认识他的另一面,或者说,我们才有可能比较全面地认
识他。我当时没有读到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但看到了一些
零星的材料,特别是路易·斯特朗的《斯大林时代》,引起了
我相当大的震动。我认为这是一本写得相当客观的书,勿宁
说,作者是在为斯大林辩护,那里面所揭露出来的某些阴暗
的事实应该是确凿的。这几年来,有关斯大林的材料更是大
量出现,有助于我们对斯大林的认识和了解。由于斯大林在
苏联有着长达数十年的统治地位,只有真正认识和了解斯大
林,才有可能真正认识和了解苏联这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
历史。其中所显示的某些现象,其中所包含的某些经验教训,
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在众多的有关斯大林的回忆录中,西蒙诺夫的这一本有
着其独特的意义。西蒙诺夫出生于1915年,是在十月革命后
成长起来的,是社会主义培养的第一批新人。他在年轻时,就
从一个工人成长为著名的作家,曾六次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
他几次重要的出国访问、出任《新世界》和《文学报》等有
重大影响的报刊的主编、被选为苏联作家协会副总书记、在
苏共十九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大都是出于斯
大林的授意。可见他是深受斯大林重视的,他对斯大林不致
怀有偏见。他有多次直接与斯大林接触的经历。作为一个作
家,他有着善于观察人的锐利眼光和勤于笔记的习惯,这部
回忆录的主要部分都是出于他当时所做的详细笔记,这就保
证了资料的翔实性,场面和人物性格都写得异常生动,他只
作了一些必要的解释和补充。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有关斯
大林的过去不大为人所知的新材料,特别是斯大林与文艺界
之间的关系。西蒙诺夫并没有企图全面评价斯大林,而只是
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接触,写出他所认识的斯大林,并写出了
自己当时的感想、感受,因而就显得特别亲切。同时,他也
写到了他所接触到的其他苏共领导人和某些作家的情况。
在回忆录的开始,西蒙诺夫以相当大的篇幅记述了他青
少年时期家庭中的遭遇和他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斯大林时
代的社会背景,他的继父,苏联海军委员会的军事专家,一
个正直、诚实、坚强的人,曾于1931年被逮捕,家也被抄,
当时西蒙诺夫的母亲正在病中。他的继父后来虽因无罪被释
放了,但在年轻的西蒙诺夫心中不会不留下一些阴影。由于
所见到的这一类事件太多,他虽然半信半疑,但也就习以为
常了。同时,他参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工作,亲见了
苏联建设的伟大成就。后来,他又经历了卫国战争的艰苦战
斗和伟大胜利,所以对斯大林怀着崇敬的心情。——对冤屈
习以为常;有困惑而不敢说出来。这就是西蒙诺夫当年的心
态,大概也是那个时代一般苏联人的心态。
后来,从1946年开始,他有机会多次与斯大林接触。主
要是参加政治局讨论授与斯大林文学奖金的会议。他感觉到
斯大林有时是态度温和、通情达理的,有时又极其严厉、独
断专行。他感觉到斯大林读过很多当代苏联文学作品,对文
艺界的情况非常熟悉,发表过许多明智的意见,也作出过一
些错误的决定,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他感觉到斯大林是一个
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个伟大的演员。——通过那些详尽的描
绘,使我们看到了斯大林的复杂的个性、工作作风,也看到
了政治局会议的情况,以及那些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的态
度。
有关斯大林与文学界的情况,当然是使我感兴趣的,但
更引起我震动的是斯大林逝世前后的种种情景。在苏共十九
大以后的一次中央全体会议上,斯大林以激烈的、严厉的言
词抨击了莫洛托夫和米高扬,指责他们不坚定,认为他们怯
懦和有投降的倾向。而那两位政治局委员就在他身后不到两
公尺的位置上坐着,脸色苍白。而其他的政治局委员也是面
容紧张,一动也不敢动。他俩虽然后来也讲了话,作了辩白,
但未必就希望斯大林改变对他们的命运已作出的决定。我们
很难理解为什么在苏共中央委员会内,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但
我们却可以理解,为什么在斯大林的晚年,他是孤独的。因
为他有无上优越感,没有可以对他进言的人,没有敢与他争
论的人,他拥有的无上的权力不仅造成了许多错误,也逐渐
把他自己毁掉了。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在斯大林去世以
后,苏共别的领导人虽表示悲痛,却又有如释重负的感觉,紧
接着西蒙诺夫又写到了贝利亚的种种阴谋活动和他的可耻的
下场。于是,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西蒙诺夫的这部回忆录,刻画了在斯大林统治时期他的
一些遭遇、感受,也刻画了他直接与斯大林接触中所产生的
印象和感受。他的态度是诚恳的,他的记述是真实的。这些
有助于我们了解斯大林和苏联的一些历史内幕。这部回忆录
是口述后整理的,所以稍嫌零乱,但却保存了一种亲切感。章
其同志的译文忠实地保持了原著的风格。我知道他是在今年
武汉的酷暑中赶译这部书的。他的辛勤的劳动将在读者的满
足中得到补偿。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123ppp资源网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