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818smKy818sm  2024-04-20 08:38 123ppp资源网 隐藏边栏 |   抢沙发  6 
文章评分 0 次,平均分 0.0

跳至底部下载链接

世界文学名著《双城记》(pdf电子书下载)[s2377]
关于《双城记》
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深受我国
读者喜爱。他的《匹克威克外传》、《老古玩店》、《大卫·科
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双城记》等作品如今
已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佳作,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
心。狄更斯也是较早被介绍到中国来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
上述作品及其他一些重要作品都有中译本印行,许多中国读
者都从其作品中得到过很大的教益。
《双城记》是狄更斯一部重要的代表作。它比较全面而系
统地反映了作家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也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作
家处于成熟时期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在此,我们侧重就
这部名著的创作情况、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一些基本的介
绍。
一八五六年,狄更斯的朋友威尔基·柯林斯写了一部名
为《冰海深处》的剧本,供圣诞节演出。故事以去北极探险
为背景,讲述了男主人公为了他所深爱的姑娘的幸福,牺牲
自己的生命去拯救情敌的经过。在狄更斯充满热情地投入该
戏的排练和演出时,他开始了《双城记》这一故事的主要构
想。他有“一种强烈愿望,想要亲自把这种构想具体地表现
出来”,因为剧作中主人公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完全符合狄更
斯的人道主义思想道德准则。狄更斯主张“行善与爱”,在他
的心目中,一切体现人类善良、无私的高贵品德和行为都值
得通过艺术形式来加以赞美和称颂。
《双城记》的创作经历了一段细致而充足的酝酿过程。狄
更斯在作品中选择以法国大革命作为背景是不无原因的。作
为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从第一部
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的创作开始,就十分明显地流露
出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揭露和批判倾向。在他整个前期创作中,
如在《奥列佛·退斯特》、《老古玩店》、《巴纳比·拉奇》等
作品中,作家主要是批判和揭露了摧残儿童、蹂躏妇女、贫
富悬殊等等社会不良现象。随着他对社会认识的不断加深,他
的创作思想渐渐深化,后期的作品开始触及英国较为重大的
社会问题,如政府统治机构的腐败,金钱社会的冷酷,法律
制度的伪善等等。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有《荒凉山庄》、《艰
难时世》、《远大前程》和《双城记》,而《双城记》则是狄更
斯对社会制度的反思和批判的重要结果。他越来越深刻地意
识到,统治阶级的昏庸和腐败必然导致激烈的阶级反抗乃至
社会制度的变更。
当时英国社会所发生的一切,使狄更斯深为忧患,担心
法国大革命的一幕会在伦敦重演。他在一八五五年致雷亚德
的信中称:“由于千百种意外——如收成不好,贵族阶级专横
与无能,把已经紧张的局面最后一次加紧,海外战争的失利,
国内偶然事件——变成那次以后从未见过的一场可怕的大
火。”这表明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表现的思想内容既有深厚
的历史背景,也有具体的现实依据。
狄更斯在创作这部小说期间,思想上还受到了英国著名
思想家和作家卡莱尔的影响。卡莱尔的史学名著《法兰西革
命》是狄更斯在《双城记》整个创作过程中细细研读的一部
著作,书中的许多重要观点都得到作家的赞同。
《双城记》是一部政治色彩浓厚的作品,政府的腐败必然
导致暴力革命是小说的第一主题。狄更斯在小说中几乎花了
三分之二的篇幅来描写法国大革命前夜封建统治者的野蛮残
暴统治。他用三组不同人物的人生遭际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
存在的严酷的政治、经济和人身压迫实况,交待了大革命爆
发的背景和条件。
第一组人物是莫奈特医生一家。莫奈特医生是一个医术
精湛,富有人道主义思想的名医,他饱含同情心,出于义愤,
投书举报艾弗雷蒙德侯爵兄弟肆无忌惮、欺压无辜百姓的暴
行,却被后者拘捕进巴士底狱,关押了整整十八个春秋。莫
奈特太太因多方营救丈夫无效,忧郁而死。
第二组人物是德法热太太的父兄姐妹一家。因为姐姐貌
美,被艾弗雷蒙德侯爵兄弟看中,德法热太太的姐夫、兄弟
包括姐姐都先后被毫无人性的侯爵兄弟迫害致死,家破人亡,
惨绝人寰。
第三组人物是以伽斯伯特和他那无辜丧生于艾弗雷蒙德
侯爵马蹄下的幼儿为代表的巴黎市郊贫民,他们缺衣少食,生
活极端贫困,挣扎在死亡线上。他们的遭遇说明人道主义精
神在法国遭到了以一小撮特权贵族为代表的封建王权的蹂
躏,历史已经陷落在苦难的深渊。
在余下的三分之一篇幅里,作者详尽地描写了法国大革
命那些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场面,尤其是对攻占巴士底狱
和处决波旁王朝的财政大臣佛龙的描写,更是不惜笔墨、重
彩涂抹。从这些细腻而生动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狄更斯对大革命的肯定倾向。
当然,狄更斯不是一位热心于革命斗争的政治活动家,他
不可能把作品变成传播自己政治思想见解的工具,他仅仅是
通过艺术的再现来寄托自己对现实人生的一种认识与理念而
已。从他思想的深处而言,他的人道主义价值观显得更为明
显与突出,他始终不愿放弃非暴力的主张,竭力呼吁人们行
善施爱。
因此,狄更斯对革命过程中出现的失去理性的仇杀行为
是持否定态度的。这集中地体现在对德法热太太形象的描写
上。德法热太太是全家遭到艾弗雷蒙德侯爵兄弟屠戮施暴后
唯一幸存下来的人,她对贵族阶级的仇恨是刻骨铭心的,她
要逐一复仇,直至杀完最后一个仇人。当她陷入无理智的杀
戮之中,一心要置艾弗雷蒙德的侄儿查尔斯·达尔内及达尔
内的妻女于死地时,作者毫不留情地进行了谴责。他认为,德
法热太太及她周围那些视复仇杀戮为乐事的人是没有出路
的,最终必将在“复仇”中走向毁灭。德法热太太死了,死
于与露西的朋友及仆人普洛丝小姐的徒手搏斗中。她的死是
必然的归宿,体现了作者“爱总能战胜恨”的人道主义博爱
精神。
与德法热太太体现的“恨”相对应的则是莫奈特医生、露
西、达尔内、洛里、卡尔顿和普洛丝等人所表现出来的爱。这
种爱在莫奈特医生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莫奈特医生虽然被
“活埋”在巴士底狱十八年整,在精神上、心理上受尽非人的
折磨,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丧失人性,醉心于复仇,而是时时
以宽容精神来对待现实人生,捐弃前嫌,不思荣辱,远走他
乡,安居乐业。他不仅默许了女儿露西与仇人之侄达尔内的
美满姻缘,而且为了拯救被革命群众投入监狱的达尔内,他
在巴黎医院和监狱里救死扶伤,仁慈地替杀人者和被杀者行
施手术。他的爱是超然于一切之上的博爱,是狄更斯人道主
义思想的集中表现。
查尔斯·达尔内的爱是狄更斯拯救苦难大众的一种理想
途径。出身于封建贵族世家的达尔内在母亲博爱思想的影响
下,自愿放弃了家族财产的继承权,独自在英国自食其力。他
为了营救被捕入狱的管家盖伯勒,冒险返回法国,以阻止流
血事件,维护仁爱和人道,却被激愤的革命群众推上了断头
台。这儿,狄更斯不仅批评了法国革命中某些丧失理性的过
激行为,更主要的是赞美了背叛本阶级罪恶的、善良的资产
阶级,和对人民行施仁政的人道主义改良思想。
锡德尼·卡尔顿的爱体现了人道主义思想的最高境界。
卡尔顿是个受过良好教育、有教养的浪荡子。酗酒不仅使他
贫困潦倒,也使他在事业上一事无成。意志的丧失和生活信
念的枯竭使他活着如同死了一般。然而,他却拥有一颗善良
的心,一颗渴望理解,渴望幸福的心。为了爱,为了心爱女
子的幸福,他用自己的生命保全了情敌的生命。这种为爱情
而牺牲自己的行为,在狄更斯看来,是一种生命的复活,因
为,“主曰:复活在我,生命在我;信我者,虽死,必复活;
活者且信我者,永生。”(第三部,第九章)卡尔顿在准备结
束浑浑噩噩一生的时刻,终于看清了人生的真谛,因此,他
的死实际上是一种自我的失而复得。
所有这些爱都体现在与以艾弗雷蒙德为代表的“恶”和
以德法热太太为代表的“恨”的对抗上。最后,艾弗雷蒙德
侯爵和德法热太太的死充分表达了作者“作恶者必亡”、“爱
总能战胜恨”的创作意图。
狄更斯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与
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的完美结合上。正如他晚年时所说的:
“在我们这一时代,当总的趋向是非常讲求实际,条目分明时
……我有这样一种想法,在一个大众的黑暗时期,要维护为
大众所喜爱的文学,可能要依靠那种富于幻想的处理办法。”
也就是说,在注重描写的真实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小说的社
会效应,要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给读者留下一个乐观
而积极的结局。《双城记》正是体现他这种创作风格的典范作
品。《双城记》的主题、题材和人物都有强烈的现实性,但随
着情节的展开,作者往往按照自己的激情和幻想来处理题材,
塑造人物,以激发读者的情感和想象力。他那“富于幻想的
处理方法”在主题的处理上表现为,在揭露批判丑恶现实的
同时,始终让理想的人性和高于一切的人道主义博爱精神成
为小说的主旋律;在题材的处理上表现为,在再现生活的本
来面目的同时,往往通过对奇特事件的夸张描写和大胆的幻
想来揭示生活的真实。如作品第二部第七章中王爷那种荒诞
不经的奢靡生活,第二部第九章中伽斯柏特奇迹般的刺杀艾
弗雷蒙德的行为以及第三部第十四章中普洛丝终于让德法热
太太命归黄泉等等场景的描写,都体现了作者为了揭露黑暗,
惩处恶势力所采取的那种特有的、充满幻想的处理方法。美
国小说家吉·基·杰斯特顿甚至认为:“与其说狄更斯是一位
小说家,不如说他是一位神话作家。”因为他的人物、故事虽
然来自他对生活的观察,但他却能把它变形、夸张到近乎荒
诞的地步。
在人物的塑造上,狄更斯同样采取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
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双城记》中的人物均源于现实生活,
但作者按照自己的想象、情感和道德准则以及情节的需求来
塑造他们,使他们或善良如天使,或恶毒如魔鬼,个性鲜明
而奇特。
例如,对“恶”的化身艾弗雷蒙德,作者刻意描写了他
的野蛮、凶残、冷酷的性格特征,这种特征一方面从他的外
貌举止得以体现:他那面具一般精致的脸,他那貌似温文尔
雅实则笑里藏刀的神情,他那口蜜腹剑的言谈等等,另一方
面则从他那恶贯满盈的所作所为予以昭示。
而对于爱的象征露西,作者侧重展示了她善良、温柔、娴
淑的个性。她从十七岁的少女到三十挂零的少妇,经历了翻
天覆地的法国大革命,体会了生死离别的巨大痛苦和意外重
逢的无限喜悦,但她却始终保持着她那善如天使的个性,这
像一条爱的金线贯穿着她和她周围人们的和睦美好的生活。
作为狄更斯后期创作的一部成熟作品,《双城记》无疑是
他的主要代表作品,在艺术创作手法上,有其鲜明的特点:
一、情节紧凑、曲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小说围绕
莫奈特医生、德法热、艾弗雷蒙德三个家庭的矛盾关系来展
开叙述,故事时间长达几十年,人物众多,头绪纷繁,作者
以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方法,使故事自然、完整却又环环相
扣,丝丝入里地展开在读者面前,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二、象征手法的运用十分成功,这对烘托人物、渲染气
氛、深化主题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灰雾弥漫的泥泞山道,
红色酒液淌流的破酒桶,雷电交加的漆黑之夜等场景的描写,
使读者产生出联想和预感,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除了象
征、寓意,作者还运用了嘲讽,夸张等手法,这对丰富作品
的艺术表现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双城记》发表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它的读者已经遍及
世界各地。作品中所展示的那种批判现实社会的精神,刻画
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以及处理小说结构的高超技巧无一不在
读者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这部作品发表以来的一个多世
纪中,曾经有过许多争议,如作家是否歪曲了当时的法国历
史,作品中有无失实之处等等。见仁见智,誉者有之,毁者
亦有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这部名作的认识日趋接近,
对作品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思想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作品别
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也有了更多的体会,由此而对这位热爱人
类、关心民生、富有创造才能的伟大作家产生出由衷的敬仰
之情。包括《双城记》在内,狄更斯一生创作的十五部长篇
小说及为数众多的中短篇小说、杂文、游记、戏剧等作品,已
经成为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高奋 于杭州翠苑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

本资源下载请点击下载地址
如果本资源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方式QQ邮箱:6167555@qq.com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声明:如果本站发布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通过邮件【[email protected]】联系本站,我们将及时删除!

发表评论

表情 格式 链接 私密 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