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818smKy818sm  2024-05-19 10:45 123ppp资源网 隐藏边栏 |   抢沙发  162 
文章评分 0 次,平均分 0.0

跳至底部下载链接

《聊斋志异》(pdf电子书下载)[s2933]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聊斋志异

蒲松龄A 著
蓝 翎A前言
张式铭A标点

前  言

《聊斋志异》曾被认为是文言小说之集大成者。单从作者
所使用的语言和某些表现手法来看,这个评价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如果从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纵横面来看,这个评价就不
够全面了。因此还需要作进一步的伸说。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发展系统。一个系统属文言,起自六
朝的志怪而盛于唐的传奇;一个系统属白话,起于由唐宋时的
说话而形成的话本,进而发展到大部头的长篇章回小说。文是
文,白是白,界限分明。当然,也有个别例外,如以文言写章回
小说者。但是,这两个系统之间并不是井水不犯河水,而是在
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互相影响,互相竞赛,甚至有斗争。从这个
角度来考察,《聊斋志异》的出现,就不单纯的是文言小说自然
地顺利地直线地发展的结果。
鲁迅曾经说过,《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细
按原意,当是指用传奇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志怪式的题材或内
容,也就是接受了它之前的这种文言小说的优点,所以鲁迅把
它列入了“拟晋唐小说”,正确地指出了它的渊源。蒲松龄自己
也承认是“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是自觉
地有意识地来继承这一小说传统的,是踏着前人开辟的创作
道路前进的。然而,从当时的情况讲,这条路已经是歧路了。他
·1·前  言
以自己毕生的主要精力,又把歧路引直成宽平的大道,树下
了历史的纪念碑。
《聊斋志异》是清初十七世纪的作品,上距干宝的《搜神
记》已千年以上,距唐传奇的兴盛也近千年。对于文言小说的
发展来说,《聊斋志异》的出现,实在是“文起千年之衰”,其功
不在“文起八代之衰”以下。
按照鲁迅的说法,中国古代严格意义的小说从唐代才开
始出现,“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以前的志怪书不仅是
“粗陈梗概”,“非有意为小说”,而且“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
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更无诚妄之
别矣”。以志怪书的代表作《搜神记》为例,作者干宝就表明其
创作动机是“发明神道之不诬”。蒲松龄自谦非干宝之才而“雅
爱搜神”,正是从“才”的方面来看待六朝志怪书的,取法其设
幻的种种大胆想象,造异立奇,并非追随其明神道,有取有弃,
所以能摆脱单纯模仿之恶道。六朝文人的设奇造幻,不同于单
纯的宣扬迷信,为了动人,就要造得让你感到象真的一样,在
这样的一个写作实践过程中,无疑的是锻炼和发展了文学的
想象力,发展了后世所谓的浪漫主义表现方法的因素。蒲松龄
从志怪书中所受到的启发,正是这种积极的文学因素。
唐传奇的确堪称有唐一代之奇,产生了大量的作品,著名
的如《枕中记》、《长恨歌传》、《李娃传》、《莺莺传》、《南柯太守
传》等,作者又多是著名的诗人、文学家,立意在写人,又重情
节,尚文词,故能通过委婉曲折的故事给人留下生动的人物形
象,使传奇蔚为奇观,也使后来的刻意模仿者望尘莫及。这个
成就与当时文人思想上的较少束缚,社会风尚的较为开放大
·2·聊斋志异
有关系,正因为如此,传奇才只盛于唐,至宋则日趋衰落,一蹶
不振,走向了下坡路,再也没有产生过象唐代那样的名作,作
为文言小说代表的志怪传奇的全盛时代过去了。
文言小说的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唐传奇的出现,虽然
标志着“始有意为小说”,小说正式登上了文坛,但这并不意味
着小说已争得了应有的文学地位。“传奇”一词就含有贬意,它
与声势浩大的唐诗和散文是不能并驾齐驱的。宋以后的文言
小说,用鲁迅的话说,“既平实而乏文彩,其传奇,又多托往事
而避近闻,拟古且远不逮,更无独创之可言。”这时,另一种起
于民间的新的小说形式即评话出现了。评话是白话小说,它的
产生与广大的下层人民群众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主要的是
为他们服务的,得到他们的喜爱。从评话到章回,历经几代数
百年,越来越旺盛强大,同另一种起于民间的戏剧文学,成为
中国古代文学后期主要成就的重要标志,诗文的地位反而越
来越显得居于次要了。在这个历史阶段的文言小说,走着与白
话小说并不相同的道路,远离了现实生活,远离了广大人民群
众,变成了文人的趣味之作,犹如明末之文人小品,落后于时
代的潮流,走向了末路,既缺乏白话小说的生命力,同唐传奇
相比,相差也不可以道里计。
文言小说的衰落,到明朝已达极点,故鲁迅在讲“清之拟
晋唐小说及其支流”时,一笔带过,批评多于肯定。“盖传奇风
韵,明末实弥漫天下”,而能够予以肯定者,实在寥寥。至于清
末的文言小说,虽“亦记异事,貌如志怪者流,而盛陈祸福,专
主惩劝,已不足以称小说。”文言小说发展到如此境地,真是名
符其实的“呜呼哀哉”了。
·3·前  言
在文言小说的衰败之风“弥漫天下”的境况下,蒲松龄的
《聊斋志异》却突然异军崛起,独树一帜,连当时鼎鼎大名的文
人王渔洋,也不敢小看这位三家村的教书先生,究竟是为了
什么?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动机和目的,不是一般的传奇
志怪,而是以传统的传奇志怪的形式和手法,来表现他长期郁
积于心底的“孤愤”之情,是对当时社会的抗争,也是为重振文
言小说所作的抗争。蒲松龄生活在一个激烈动荡的大变化的
时代。他经历了明朝的灭亡,经历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大起
义,经历了清朝入关前后的虏掠和镇压,经历了清初民族的和
农民的反清抗争。在清朝相对稳定的统一和巩固以后,他又幻
想着通过科举制度的途径出仕,然而初显才华以后,紧接着而
来的却是屡遭挫折,最后也只得到了一个“岁贡”的虚名。他除
了短期到江苏给人做幕僚外,终生在山东农村生活。他始终没
有放弃高升的幻想,然而随着幻想的破灭,他这个处于下层的
小知识分子,直接地广泛地观察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
这种观察里自发地产生了“孤愤”之情,并且把这种“孤愤”之
情自觉地体现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上溯千余年以来的文言小
说的发展,有哪一位作家象他这样?唐传奇的作者大都是有较
高地位的知名文人,而且传奇的产生还与投献干谒有关,说得
不客气点,还是一种求名的工具。蒲松龄写了《聊斋志异》,还
抵不上科场中三篇八股文,而他自己却认为是一生最重要的
著作,何所为也?他虽写传奇志怪之文,心中未必完全以前辈
·4·聊斋志异
作者为同道的。他心目中追随的是“二十四史”的开山祖司马
迁。《聊斋志异》中很多篇末缀以“异史氏曰”,议论横生,表面
看是仿“太史公曰”的写作方法,究其底里,恐怕还是把自己的
小说当“史”来看待,这是高出了以前任何一位文言小说家的。
当然,他还不懂形象的历史之类的说法,可他反映的是历史
的真实面貌,提出了尖锐的社会问题。
概括说来,《聊斋志异》突出地提出了几个重大的社会问
题。在蒲松龄的笔下,当时的政治是非常黑暗残暴的,转别是
中下层的封建官吏以及与之相勾结而受到庇护的豪绅恶霸,
他们象一群恶狼一样吞噬着弱者的生命,用蒲松龄的话说,就
是“花面逢迎,世人如鬼”,“官虎而吏狼者,比比皆是也。”《席
方平》一篇就集中而典型地揭露了那种吃人的社会关系和官
吏制度。蒲松龄幼而聪颖,却屡试不第,他虽然长期没有破除
幻想,醒悟过来,但是从他亲身的经历和对知识分子精神状态
的广泛观察中,看穿了科举制度是一种坑害知识分子的制度,
这种制度不仅不能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反而培养
出了各种各样庸碌无能的废物。在蒲松龄看来,封建社会提倡
的所谓“学而优则仕”根本就实现不了,因为考场已经成了腐
败的交易所,瞎眼衡文,无才得中而有才被黜,这也实际上回
答了蒲松龄为什么没有通过考试关的原因。在蒲松龄的笔下,
还多方面地反映了妇女问题,如父母包办的婚姻制度的不合
理,由于妻妾制而造成的家庭不和,嫡庶之争。更可贵的是他
创造出了众多的朦胧的渴望着自由的青年妇女的形象,如婴
宁、青凤等,她们已经在幻想的形式中初步冲破了封建礼教的
牢笼和束缚,向着另一个新世界探索和追求。
·5·前  言
除这三方面外,蒲松龄还象画风俗画一样,广阔地描写了
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转别是中下层的人们的生活和农村的
生活,创造了众多的风彩各异的人物形象。越是下层的生活和
人物形象,越是令人感到亲切、生动、真实、朴素,具有泥土的
芳香气,这同蒲松龄对农村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朴素的审美观
有着密切的联系。就《聊斋志异》反映社会生活面之广阔,提
出社会问题之重要,创造出的人物形象之众多,创作高水平的
短篇小说之量大,艺术风格之独特而言,就他毕其一生的精力
致力于此而言,在文言小说史上,有哪一位小说家堪与他相
比?在文言小说衰颓之风“弥漫天下”的环境中,《聊斋志异》力
挽残局,既继承了优秀的传统,又开拓了新局面,达到了文言
小说的最高成就,就这种意义讲,说蒲松龄是最杰出的短篇小
说家并不过分,不仅文言小说如此,写白话短篇小说的,又有
谁能超过他?即使拿到世界小说史的范围来考察,在那个时
代,也是寥寥无几的。世界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还未出世,契
诃夫比蒲松龄还晚二百余年。除了带有传说色彩的东方巨著
《天方夜谈》之外,我想,拿《聊斋志异》同西方乔叟的《坎特伯
雷的故事》、西万提斯的《惩恶扬善集》、薄伽丘的《十日谈》等
名著作一番比较研究,也未必是使人汗颜的事。这样说也并不
是为了耸人听闻,因为西方的那些名著,是在新的历史潮流的
推动下,由短篇小说开始,开辟了西方小说史的一个新时代,
而在中国,却是以《聊斋志异》为始,开辟了中国小说史上的新
时代。
·6·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提出的上述三个重大的、尖锐的社会问题,蒲
松龄以前以后的哲学家、思想家也看到了,特别是他以后的小
说家也看到了,而且一步一步看得更深更透。思想家同小说家
不期而遇地共同地注意到这些问题,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历史
潮流。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解剖着这个封建社会晚期的腐烂
特征,探索着向何处去。这不是思想家小说家的异想天开,而
是社会的客观发展在他们头脑中直接的或曲折的反映,至于
反映的程度如何,当作具体的分析。但是作为一种带有共同性
的探索性的思想潮流,那就有它的开拓者和继起者。而在小说
领域里,这个开拓者应该是写文言小说的蒲松龄,继起者则是
写白话长篇小说的吴敬梓和曹雪芹。这是文言小说和白话小
说在思想潮流方面的合流,站到了一条战线上,所以说单纯的
认为《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的集大成者不够全面,道理也在
这里。
对于一个思想家或文学家,看他对人类的贡献,不是要求
他能达到他以后的人所能达到的水平,而是看他比以前的人
提出了什么新的问题,尽管后来的人对这些问题认识会越来
越深刻全面,却不能以此来责备他的“局限性”。我觉得对蒲松
龄在《聊斋志异》(暂不涉及他另外的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上
的复杂性或矛盾,既应该与他之前的小说家比较,也应该和他
以后的小说家比较,把他当作一个中间环节,或者说是个过渡
阶段,那就可能更符合实际地评价他的历史地位。
蒲松龄对于当时社会的黑暗现象是有深刻的观察的,是
·7·前  言
满怀着愤怒的激情去揭露的,甚至在《促织》这样的作品中还
敢于对为非作歹的皇帝流露微词,这就比过去的文言小说家
勇敢多了。可是他的认识更多的是对于中下层官吏的表现,所
以他幻想有清官来解民于倒悬。《聊斋志异》中不少本来是悲
剧而偏偏又出现了虚幻的光明尾巴的作品就是这样形成的。
在康熙时代,转别是中后期,贪污成风,赃官比比皆是,施世纶
式的“天下第一清官”究竟有几个?蒲松龄就看不清,不仅看不
清,他自己还一直想作官,这岂不是矛盾?我不相信蒲松龄作
了官就一定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因为他对荣华富贵是有幻想
的,这和作清官又是矛盾的。比蒲松龄的生活稍微好的人不
少,比他生活苦的当更多,但是他们却未必都去思考这些社
会问题,在“盛世”下“乐天知命”安心当顺民的大有人在。而蒲
松龄却大揭“盛世”下的烂疮疤,替被迫害的下层人民提出控
拆,这不正表现出他敢于正视现实的一面么?不要因为他还没
有充分认识到“盛世”的虚弱性,就再加他一个“局限性”的评
语,要具体分析透他为什么没有认识到的原因就行了。蒲松龄
是从农村下层的观点来观察当时的吏治的,带有农民的直观
性和朴素性。他不了解封建统治阶级的上层,他也没有接触到
上层的政治活动。用个形象的比喻,他的愤怒和控诉,正象俚
曲中的“哭皇天”,只要“皇天”一睁眼,就会天下太平、史治清
明、五谷丰登了,他的穷苦生活就有改变的希望了,至少可以
变成稍微富裕的小康,不必为毕家老爷坐馆当“西宾”了。蒲松
龄只能走到这一步,再往前就迈不开步了,需要接力的人。
十八世纪的小说家曹雪芹踏上了蒲松龄开辟的路,并在
这个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问题。蒲松龄眼下的“盛世”,到了曹雪
·8·聊斋志异
芹的眼下就成了“末世”,因此他不去“哭皇天”,认为天也有缺
陷,需要补。但是,补天的石头还有一块没用完就补上了“天
洞”,结果呢,仍然不是好天,天下依然是“美中不足今方信”,
怎么办?干脆等它塌了吧,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曹雪芹
走到这里也止步了。这是“最后的问题”,他以后的小说家回答
不了,只好由历史来回答了。
科举制度毒害了知识分子几百年,小说史上有谁提出来
反对过?相反的是在小说戏剧中充满着状元发迹的故事。蒲
松龄第一个提出来了,揭露了考场的种种黑暗弊端。但是,他
还没触及制度,只认为考场之弊误了人才,革除此弊,有的即
可得中,他自己就老想得中。他这种想法也是矛盾的,因为即
使公正地得中的人,也并非真才。吴敬梓比蒲松龄前进了一
步,在《儒林外史》的一开头,就说这个制度定的不行,使知识
分子连行为出处都不顾了,所以他笔下淋漓尽致的揭示了科
举制造出的假名士的丑态。吴敬梓也有才,但他看破了,无意
于功名,洒脱得开,所以走得远。曹雪芹就比他走得更远,认为
凡热衷于此道者,皆为“国赋禄鬼之流”,大有悬崖撒手的气
魄,彻底看穿了连制造科举制度的那个社会也没出路,有才者
又何所用?蒲松龄只能创造出灰心了的形象,吴、曹则创造出
了摆脱此牢笼的人物形象。但是他们所面对的却是同一个制
度,是志同道合的挑战者。
再如,蒲松龄观察到了封建制度下妇女问题的各个方面,
可是他一旦想找解决的办法就陷入窘境,连多妻制也想来调
和,这不是换汤不换药吗?他当然也有更理想的人物,但那只
存在于幻想之中,以花妖鬼狐的形象出现。吴敬梓则不仅揭露
封建礼教的吃人,还敢写杜少卿拉着老相好的手游山玩水,放
达多了。他自己的行为也狂放不羁,比蒲松龄更少受约束。曹
雪芹不仅在理论上大胆地向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挑战,歌颂
女子比男子钟灵毓秀,而且更创造出了现实生活中男女争取
婚姻自主的男女青年的典型形象。封建礼教帷幕被他们逐渐
撕破了。
仅从这几个方面,就能看出几位小说家是沿着一条路走
过来的。如果说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的出现,是由
明朝的几部白话长篇小说为代表,那么,第二个高峰就是由清
初文言的《聊斋志异》和白话的《儒林外史》、《红楼梦》表现出
来的。文白在思想上合流,把古代小说推向了最后的更高的新
阶段。

《聊斋志异》使用的是文言,这对于它的传播和影响有不
利的一面。但它在社会上居然广泛流传开来,突破了语言的障
碍,关键在于它是成功的小说,创造出了生动感人的人物形
象,反映出了历史所提出的新问题、新动向、新趋势,从而在读
者的思想感情里引起强烈的共鸣。正因为如此,才能进一步影
响到美术、戏剧、曲艺的再创造,甚至在近代还产生了专说《聊
斋》的评书名家。这又进一步间接地帮助《聊斋志异》在社会上
继续扩大影响,使之变成了家喻户晓的书,变成海外许多国家
争赏的短篇名著。因此,用《聊斋志异》的文言比古文的语言更
浅近明畅的说法以解释其影响面广,是不够的。因为,它以前
以后还有一些白话小说,语言是更好懂的,但是其影响却远远
赶不上《聊斋志异》,有的甚至早就被人忘记了,可见语言的文
白并没有起决定性的作用。
辩明这一问题,目的是把《聊斋志异》与“聊斋风”式的作
品区别开来,后者曾长期被看作同前者是一个流派,这是很不
恰切的。
继《聊斋志异》之后,又出现了《新齐谐》、《谐铎》、《夜谭随
录》等一批笔记小说。有的仅笔法仿《聊斋》而杂记方物,既不
敢触及社会问题,又写不出动人的故事和人物形象,无愤激之
情,有闲暇之致,“戏编”文字以自赏,与人民的疾苦不相干,从
精神上同《聊斋志异》是背离的,甚至是对立的,怎么能算作一
个流派呢?
稍可同《聊斋志异》抗衡者,是乾嘉时纪晓岚的《阅微草堂
笔记》,并欲取而代之。纪晓岚是总编《四库全书》的大学者,可
是一比较蒲松龄,他就现出才短了。“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
之笔也。……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
点;……今燕昵之词,媒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
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之?又所未解也。”为
什么“未解”,分不清小说和非小说的区别嘛!按照他的看法,
则其他长篇小说更不可解矣。一个不懂小说的人,要写一部书
以代替盛行百年的小说,难免要落空。所以,《聊斋志异》盛行
到现在,而《阅微草堂笔记》在社会上的影响就很小了。至于它
以后的一些同类型的书,则“已不足以称小说”,更与《聊斋志
异》不相类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说《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系
统中空前绝后的一部巨著,未尝不可。

自  序
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
爪郎吟而成癖。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
矣。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
尘,魍魉见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
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
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甚
者: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睫在眼前,
怪有过于飞头之国。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
旷怀,痴且不讳。展如之人,得勿向我胡卢耶?
然五爷衢头,或涉滥听;而三生石上,颇悟前
因。放纵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废者。松悬弧时,
先大人梦一病瘠瞿昙偏袒入室,药膏如钱,圆
粘乳际。寤而松生,果符墨志。且也,少羸多病,
长命不犹。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
耘,则萧条似钵。每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果吾
前身耶?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
堕,竟成藩溷之花。茫茫六道,何可谓无其理
·1·自  序
哉!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
疑冰。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
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
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栏自热。知我者,
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康熙己未春日 柳泉自题
·2·聊斋志异
目  录
卷 一
 考城隍…………………1
 耳中人…………………2
 尸变……………………2
 喷水……………………4
 瞳人语…………………4
 画壁……………………6
 山魈……………………7
 咬鬼……………………8
 捉狐……………………9
 荞中怪…………………9
 宅妖……………………10
 王六郎…………………10
 偷桃……………………13
 种梨……………………14
 劳山道士………………15
 长清僧…………………17
 蛇人……………………18
 斫蟒……………………20
 犬奸……………………20
 雹神……………………21
 狐嫁女…………………22
 娇娜……………………24
 僧孽……………………28
 妖术……………………28
 野狗……………………30
 三生……………………30
 狐入瓶…………………32
 鬼哭……………………32
 真定女…………………33
 焦螟……………………33
 叶生……………………34
 四十千…………………36
 成仙……………………36
 新郎……………………40
 灵官……………………41
 王兰……………………42
 鹰虎神…………………43
 王成……………………44
 青凤……………………48
 画皮……………………51
 贾儿……………………54
·1·目  录
 蛇癖……………………56
卷 二
 金世成…………………57
 董生……………………57
 龁石……………………59
 庙鬼……………………60
 陆判……………………60
 婴宁……………………64
 聂小倩…………………70
 义鼠……………………75
 地震……………………75
 海公子…………………76
 丁前溪…………………77
 海大鱼…………………78
 张老相公………………78
 水莽草…………………79
 造畜……………………81
 凤阳士人………………82
 耿十八…………………84
 珠儿……………………85
 小官人…………………88
 胡四姐…………………88
 祝翁……………………91
 猪婆龙…………………92
 某公……………………92
 快刀……………………92
 侠女……………………93
 酒友……………………96
 莲香……………………98
 阿宝…………………104
 九山王………………107
 遵化署狐……………109
 张诚…………………110
 汾州狐………………113
 巧娘…………………114
 吴令…………………119
 口技…………………119
 狐联…………………120
 潍水狐………………121
 红玉…………………122
 龙……………………125
 林四娘………………126
卷 三
 江中…………………129
 鲁公女………………129
 道士…………………132
 胡氏…………………134
 戏术…………………135
·2·聊斋志异
 丐僧…………………136
 伏狐…………………136
 蛰龙…………………137
 苏仙…………………137
 李伯言………………138
 黄九郎………………140
 金陵女子……………144
 汤公…………………145
 阎罗…………………146
 连琐…………………146
 单道士………………150
 白于玉………………151
 夜叉国………………155
 小髻…………………159
 西僧…………………159
 老饕…………………160
 连城…………………162
 霍生…………………165
 汪士秀………………166
 商三官………………167
 于江…………………169
 小二…………………169
 庚娘…………………172
 宫梦弼………………175
 鸲鹆…………………180
 刘海石………………180
 谕鬼…………………182
 泥鬼…………………182
 梦别…………………183
 犬灯…………………183
 番僧…………………184
 狐妾…………………185
 雷曹…………………187
 赌符…………………190
 阿霞…………………191
 李司鉴………………193
 五羖大夫……………194
 毛狐…………………194
 翩翩…………………196
 黑兽…………………198
卷 四
 余德…………………200
 扬千总………………201
 瓜异…………………201
 青梅…………………202
 罗刹海市……………207
 田七郎………………213
 产龙…………………216
 保住…………………217
·3·目  录
 公孙九娘……………217
 促织…………………221
 柳秀才………………224
 水灾…………………225
 诸城某甲……………225
 库官…………………226
 酆都御史……………226
 龙无目………………227
 狐谐…………………227
 雨钱…………………230
 妾杖击贼……………230
 秀才驱怪……………231
 姊妹易嫁……………232
 续黄梁………………235
 龙取水………………239
 小猎犬………………239
 棋鬼…………………240
 辛十四娘……………241
 白莲教………………247
 双灯…………………248
 捉鬼射狐……………249
 蹇偿债………………250
 头滚…………………251
 鬼作筵………………251
 胡四相公……………252
 念秧…………………255
 蛙曲…………………261
 鼠戏…………………261
 泥书生………………261
 土地夫人……………262
 寒月芙蕖……………262
 酒狂…………………264
卷 五
 阳武侯………………268
 赵城虎………………269
 螳螂捕蛇……………270
 武技…………………270
 小人…………………271
 秦生…………………271
 鸦头…………………272
 酒虫…………………276
 木雕美人……………277
 封三娘………………277
 狐梦…………………281
 布客…………………284
 农人…………………285
 章阿端………………285
 馎饦媪………………289
 金永年………………289
·4·聊斋志异
 花姑子………………289
 武孝廉………………294
 西湖主………………296
 孝子…………………300
 狮子…………………301
 阎王…………………301
 土偶…………………302
 长治女子……………303
 义犬…………………304
 鄱阳神………………305
 伍秋月………………305
 莲花公主……………308
 绿衣女………………311
 黎氏…………………312
 荷花三娘子…………313
 骂鸭…………………316
 柳氏子………………316
 上仙…………………317
 侯静山………………318
 钱流…………………319
 郭生…………………319
 金生色………………320
 彭海秋………………323
 堪舆…………………326
 窦氏…………………327
 梁彦…………………329
 龙肉…………………330
卷 六
 潞令…………………331
 马介甫………………331
 魁星…………………338
 库将军………………339
 绛妃…………………339
 河问生………………341
 云翠仙………………342
 跳神…………………346
 铁布衫法……………346
 大力将军……………347
 白莲教………………348
 颜氏…………………349
 社翁…………………351
 小谢…………………352
 缢鬼…………………356
 吴门画工……………357
 林氏…………………358
 胡大姑………………360
 细侯…………………361
 狼……………………363
 美人首………………364
·5·目  录
 刘亮采………………364
 蕙芳…………………365
 山神…………………367
 萧七…………………367
 乱离…………………370
 豢蛇…………………371
 雷公…………………372
 菱角…………………372
 饿鬼…………………374
 考弊司………………375
 阎罗…………………377
 大人…………………377
 向杲…………………378
 董公子………………380
 周三…………………381
 鸽异…………………381
 聂政…………………384
 冷生…………………385
 狐惩淫………………386
 山市…………………387
 江城…………………388
 孙生…………………393
 八大王………………395
 戏缢…………………399
卷 七
 罗祖…………………400
 刘姓…………………401
 邵九娘………………403
 巩仙…………………409
 二商…………………413
 沂水秀才……………415
 梅女…………………415
 郭秀才………………419
 死僧…………………420
 阿英…………………421
 橘树…………………425
 赤字…………………425
 牛成章………………426
 青娥…………………427
 镜听…………………432
 牛癀…………………432
 金姑夫………………433
 梓潼令………………434
 鬼津…………………434
 仙人岛………………435
 阎罗薨………………441
 颠道人………………442
 胡四娘………………443
 僧术…………………446
·6·聊斋志异
 禄数…………………446
 柳生…………………447
 冤狱…………………449
 鬼令…………………452
 甄后…………………452
 宦娘…………………454
 阿绣…………………457
 杨疤眼………………461
 小翠…………………462
 金和尚………………466
 龙戏蛛………………469
 商妇…………………469
 阎罗宴………………470
 役鬼…………………470
 细柳…………………471
卷 八
 画马…………………475
 局诈…………………475
 放蝶…………………479
 男生子………………480
 钟生…………………480
 鬼妻…………………483
 黄将军………………484
 三朝元老……………484
 医术…………………485
 藏虱…………………486
 梦狼…………………486
 夜明…………………489
 夏雪…………………489
 化男…………………490
 禽侠…………………490
 鸿……………………491
 象……………………491
 负尸…………………492
 紫花和尚……………492
 周克昌………………493
 嫦娥…………………494
 鞠乐如………………499
 褚生…………………500
 盗户…………………502
 某乙…………………503
 霍女…………………504
 司文郎………………509
 丑狐…………………513
 吕无病………………515
 钱卜巫………………520
 姚安…………………522
 采薇翁………………523
 崔猛…………………524
·7·目  录
 诗谳…………………529
 鹿衔草………………530
 小棺…………………531
 邢子仪………………531
 李生…………………533
 陆押官………………533
 蒋太史………………535
 邵士梅………………535
 顾生…………………536
 陈锡九………………537
卷 九
 邵临淄………………542
 于去恶………………542
 狂生…………………546
 澂俗…………………547
 凤仙…………………547
 佟客…………………552
 辽阳军………………553
 张贡士………………553
 爱奴…………………554
 单父宰………………558
 孙必振………………558
 邑人…………………558
 元宝…………………559
 研石…………………559
 武夷…………………559
 大鼠…………………560
 张不量………………560
 牧竖…………………560
 富翁…………………561
 王司马………………561
 岳神…………………562
 小梅…………………562
 药僧…………………566
 于中丞………………567
 皂隶…………………568
 绩女…………………568
 红毛毡………………570
 抽肠…………………570
 张鸿渐………………571
 太医…………………576
 牛飞…………………576
 王子安………………576
 刁姓…………………578
 农妇…………………578
 金陵乙………………579
 郭安…………………580
 折狱…………………580
 义犬…………………583
·8·聊斋志异
 杨大洪………………584
 查牙山洞……………585
 安期岛………………586
 沅俗…………………587
 云萝公主……………587
 鸟语…………………594
 天宫…………………595
 乔女…………………598
 蛤……………………599
 刘夫人………………600
 陵县狐………………603
卷 十
 王货郎………………605
 疲龙…………………605
 真生…………………606
 布商…………………608
 彭二挣………………608
 何仙…………………608
 牛同人………………610
 神女…………………610
 湘裙…………………615
 三生…………………619
 长亭…………………621
 席方平………………625
 素秋…………………629
 贾奉雉………………634
 胭脂…………………638
 阿纤…………………644
 瑞云…………………648
 仇大娘………………649
 曹操家………………655
 龙飞相公……………656
 珊瑚…………………659
 五通…………………663
 申氏…………………667
 恒娘…………………670
 葛巾…………………673
卷十一
 冯木匠………………678
 黄英…………………678
 书痴…………………682
 齐天大圣……………685
 青蛙神………………687
 任秀…………………692
 晚霞…………………694
 白秋练………………697
 王者…………………701
 某甲…………………703
 衢州三怪……………703
 拆楼人………………704
 大蝎…………………704
 陈云栖………………704
 司札史………………709
 蚰蜒…………………710
 司训…………………710
 黑鬼…………………711
 织成…………………711
 竹青…………………714
 段氏…………………717
 狐女…………………719
 张氏妇………………720
 于子游………………721
 男妾…………………721
 汪可受………………722
 牛犊…………………722
 王大…………………723
 乐仲…………………726
 香玉…………………729
 三仙…………………734
 鬼隶…………………734
 王十…………………735
 大男…………………737
 外国人………………740
 韦公子………………740
 石清虚………………742
 曾友于………………744
 嘉平公子……………748
卷十二
 二班…………………751
 车夫…………………752
 乩仙…………………752
 苗生…………………753
 蝎客…………………754
 杜小雷………………755
 毛大福………………755
 雹神…………………756
 李八缸………………757
 老龙船户……………758
 青城妇………………759
 鸮鸟…………………760
 古瓶…………………761
 元少先生……………762
 薛慰娘………………762
 田子成………………766
 王桂庵………………768
 寄生附………………771
 周生…………………774
 褚遂良………………775
 刘全…………………776
 土化兔………………778
 鸟使…………………778
 姬生…………………778
 果报…………………780
 公孙夏………………780
 韩方…………………783
 纫针…………………784
 桓侯…………………787
 粉蝶…………………789
 李檀斯………………792
 锦瑟…………………792
 太原狱………………797
 新郑讼………………798
 李象先………………799
 房文淑………………799
 秦桧…………………801
 浙东生………………802
 博兴女………………803
 一员官………………803
附录
 丐仙…………………805
 人妖…………………808
 蛰蛇…………………809
 晋人…………………810
 龙……………………810
 爱才…………………810

本资源下载请点击下载地址
如果本资源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方式QQ邮箱:6167555@qq.com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声明:如果本站发布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通过邮件【[email protected]】联系本站,我们将及时删除!

发表评论

表情 格式 链接 私密 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