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818smKy818sm  2024-05-20 15:26 123ppp资源网 隐藏边栏 |   抢沙发  5 
文章评分 0 次,平均分 0.0

跳至底部下载链接

《唐帝国的精神文明》——民俗与文学(pdf电子书下载)[s2964]
唐帝国的精神文明
——民俗与文学
程蔷 董乃斌 著
目  录
导论……………………………………………………………1
一 历史民俗学和文学史研究的民俗视角……………6
关于唐代文学与民俗研究的资料——民俗研究涉入
历史层面——从民俗视角看文学史——文学创作源
泉论的深化与具体化——本书性质的界定和理论贯
穿线
二 本书涉及的民俗学基本问题之一:民俗释义…12
民俗释义——萨姆纳的民俗观——民俗的形成:利益
与有效原则——德范与法制——民俗:一定程度的超
阶级性——民俗实际与文献记载
三 本书涉及的民俗学基本问题之二:民俗的内部构造
………………………………………………18
民俗构造四层次说——物质生产和生活民俗——社
会组织民俗——信仰意识民俗——价值观念体系:民
俗的最深层——语言中的民俗现象
四 本书涉及的民俗学基本问题之三:民俗文化发展的
  辩证观……………………………………………23
民俗文化的传承性——在传承中发展:民俗变异之源
——新俗的发生与传统的变化——民俗的地域特征
1目  录
与群体特征——聚与散、同与异、一与多:民俗发展
中的辩证运动
五 民俗文化与文化体系……………………………27
经典文化的提出——民俗文化与经典文化区别之一:
创造者不同——区别之二:内容与形式的差异——区
别之三:传播继承方式不同——民俗文化与经典文化
的同一性与依存关系——贤智学于圣人,圣人学于百
姓——主流文化、它的基础和辅翼——一个需要弥补
的学术缺陷
六 文学与民俗文化传统关系概说…………………36
民俗学与文学:两个相通的领域——阿切尔·泰勒论
民俗与文学之关系——当文学作品就是民俗文化时
——文人作品与民俗文化传统的三种关系——文学
受众与民俗文化——文学现象与民俗文化——作家
与民俗文化传统的关系:顺应、批判、借用
岁时节日篇…………………………………………………45
一 唐人的时间意识和对节俗传统的改造…………45
从时间意识看民俗文化特征——《夏小正》与《礼记
·月令》——四时节令和众多的民俗节日——唐代历
法——皇帝赐历之举——戴孚《广异记》的“天曹日
历”——唐诗所显示的历日在民间——节日的意义
——唐人对节俗传统的改造:削弱崇神敬鬼色彩,增
强现世享乐成分
二 享受人生和亲近自然的强烈渴望——从上元、寒食
到端午、重阳……………………………………57
唐人诗文与民俗节日的不解之缘——两个小统计
——诗歌绘出的上元节风俗画——元宵观灯的狂欢
2目  录
性质——寻觅自由的人性要求——寒食、清明:投向
大自然的怀抱——端午:从避瘟免灾到体育竞技——
重阳:企求永恒与享受人生的统一
三 女儿节的情思——七夕和唐人七夕诗文………81
七夕起源诸说——七夕传说种种——乞巧与妇女命
运:女儿节的形成——七夕节与文学的渊源——女性
祈祷日,男子游宴时——七夕风俗画——七夕诗文之
本题:渴望与愁怨——转题:七夕夜的高唐梦——反
题:以儒家伦理反民俗——借题:借七夕之名,做讨
“巧”檄文
四 年终之祭…………………………………………109
冬至的天文意义——冬至节的人文内涵——唐人冬
至诗——蜡腊:年终的大祭祀——祭灶风俗——驱傩
与镜听——除夕与守岁——子贡观蜡与孔子的“一张
一弛,文武之道”论——年终节俗形成的心理因素
——年终节日狂欢的精神价值——无尽的忧思:唐节
俗诗之重要特色——人生短暂与自然永恒的矛盾
——忧思的升华——节俗文化涵义之传承
五 归一化:节俗与相关传说的动态结合过程……127
节俗及其相关传说的依存关系——年节习俗三要素——
节俗先于其相关传说——传说与节俗的动态结合:竞争、
选择、逐步归一——民族集体意识推动着归一化趋势
——归一化与艺术创造——文化传统的一个侧面
都市民俗篇…………………………………………………146
一 都市的兴起………………………………………146
都市与都市居民——都市民俗及其文化意义——西
京长安、东都洛阳:唐帝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
3目  录
形成——国内交通、丝绸之路与文化的交融——“扬
一益二”和遍地勃兴的商业城市
二 唐两京之民俗圈…………………………………155
划分唐两京民俗圈之依据——宫城皇城与李唐皇族
民俗圈——唐官员民俗圈:宫廷与民间的中介与桥梁
——长安市井居民民俗圈及其亚民俗圈
三 长安一日:官街鼓、早朝与京官之宅邸………165
从金吾传呼到官街鼓——早朝情景——王维、韦应
物、贾至诸人之早朝诗——“生作长安草,胜为边地
花”——京官住宅:竞相侈丽之风——世俗潮流的对
抗者
四 市署管理…………………………………………177
长安之东、西二市——市署令及其职责——商界伪滥
欺诈之风和对它的控仰——元稹《估客乐》的民俗意

五 长安东西市行业种种……………………………182
邸舍:举子商贾进京的落脚点——官营楼店——钱庄
银行的雏型:柜坊——便换、飞钱——典质肆与寄附
铺——规模可观的饮食业——烧尾宴与韦巨源《烧尾
食单》——以米、麦为主的饭食面点——汤饼、冷淘
——胡饼——长安市上的小吃:馄饨、饆饠——酒肆
旗亭与唐人的诗化生活——韦应物《酒肆行》之民俗
价值
六 长安市井生态图景………………………………211
卖卜看相和它的信奉者——从行医卖药到贩书和鉴
定文物——凶肆和助人哀挽的歌者——长安小商贩
种种——身居监署的工匠——私营作坊的工人——
4目  录
脚力、手力、日佣人、月作人等等——佣作坊和纸榜
招佣
七 扬州之夜…………………………………………227
扬州兴盛史:从汉之江都国到唐之大都督府——扬一
益二——官商民商——杜佑《通典》论扬州风俗——
扬州还是杨州——“江南其气燥劲,厥性轻扬”——
自然环境与人之禀性——古人的认识:重商造成了
“轻扬”的风俗特征——唐扬州市民耽于逸乐、善于消
费——风味无穷的扬州夜市——唐代诗人的扬州礼
赞——扬州风俗的典型意义
八 都市民俗心理举要………………………………248
富贵的诱惑力和富贵之途的选择——财富博得的社
会崇敬——至富可敌贵——卖官鬻爵与商人入仕
——官商之互容互易——雅各布·布克哈特的观点
——重商重财观念的历史意义——追逐新奇与时髦
的都市之风——诗人们的随俗之举——迎佛骨——
看皇帝迁葬——文化人对时髦风气的态度——从民
俗之风到文学之风
妇女生活与习俗篇…………………………………………269
一 唐人妇女观概说…………………………………270
几对敌体式名词——女者,如也——从男女、夫妇到
家与国——成公绥的《中宫诗》——传统妇女观的核
心:藐视与重视的对立统一——民间的反语:信知生
男恶,反是生女好——化妆、服饰、节日游赏、元宵
狂欢与女子成为社会美载体——妒妻拒妾的成功及
其之被肯定——女侠的出现
二 唐代妇女的一生…………………………………285
5目  录
无忧无虑的女童时代——忧惶不安的待嫁少女——
女子一生的关键:婚嫁——老女不嫁竟成风俗——诗
人的不平——孝、节、义烈:世俗对已婚妇女的要求
——弃妇——思妇——闺怨文学的民俗背景
三 唐代婚嫁礼仪和习俗……………………………303
由婚俗到婚典——六礼——《南柯太守传》描写的婚
仪——障车——却扇——催妆——北朝婚俗遗风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婚俗的意义与
效用——婚姻禁忌——婚姻心理——离婚
四 唐宫妇女的生活与习俗…………………………338
唐宫妇女作为一个民俗圈——唐后宫之构成——两
个亚民俗圈:内外命妇与一般宫女——物质生活的竞
奢之风——扯不断的政治干系——公主的婚嫁——
宫人们的游戏:以望幸和妒忌为内涵——唐诗的新品
种:宫词——上阳白发人和得宠的殉葬者——红叶题
诗——出宫人——入道的公主和宫人——《上清传》
提供的个案——宫人斜
五 农村、市井及其他妇女的生活与习俗…………372
耕田、采桑、养蚕、织素:农妇日常生活中的习俗——
捣练、缝衣与思念征人——商妇——都市妇女的职业
种种——媒妁与巫婆——庞大的宫妓群及其小社会
——在籍的官妓——形同婢妾的家妓——平康散娼
及其生涯——唐代妓女对文学艺术的贡献
文人士子风貌篇……………………………………………414
一 宦与婚:士子人生的两大关键…………………416
社会理想和入仕为宦——唐代选举制度略说——诱
人的进士科——举子习俗与进士风度——婚姻的选
6目  录
择与被选择——唐人小说中的婚姻——冒姓认宗及
其前因后果
二 人格理想:民间侠文化对儒道释互补结构的补益
……………………………………………………437
文人士子人格构成的复杂性——民间侠文化的介入
——侠的人格定位——唐士人之重侠——唐传奇中
的侠义故事——取侠补儒之一:纠正敏于言而钝于行
的宿疾——取侠补儒之二:依附性格与倡优气的克服
——儒侠互补与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
三 作家的养成和文学的人文精神…………………461
中国人和中国心——民间风习的浸染——民间艺术
的养育——人文精神的由来——历史使命感与社会
责任感——个体生命价值的充分肯定——汇纳四海、
包容天下万物的气魄——处盛世而发危言
四 时代迁易与士风演变……………………………486
士风与世风——陈子昂与初盛唐士风——强大的惯
性:中唐士风——由向心到离心:晚唐士风的剧变
神灵崇拜与巫术禁忌篇……………………………………502
一 与人共存的神灵世界:现象的泛观……………502
一个与真实社会生活平行的虚幻世界——神灵崇拜
与原始思维——从老子李耳到太上玄元皇帝——五
岳四渎的封王晋爵——被神化的风雨雷电——祭祀
后稷的春秋两社:仪式的展示——城隍神的职掌与地
位——无处不在的民间诸神——佛道偶像与民间神
灵的融混:玄武、二郎神、托塔李天王
二 祷祝、娱神及其他………………………………513
名目繁多的祭文——与神灵崇拜相关的赋颂赞碑与
7目  录
杂文——郊庙歌辞——李贺《神弦》诗——社日诗
——以神灵入诗,态度并不尽同——唐人小说与神灵
崇拜——《崔炜》:漫游神灵世界——《灵应传》:人
神的交往与互助
三 迷信中的实用功利………………………………523
雷神的惩罚:华亭堰典的故事——天谴:李师道宫毁
人亡——锁骨菩萨与延州女子的重合——朝廷的禋
祀与封典——术士的鼓煽与淫祀——明智者的抵制
——李磎《敬鬼神议》和沈颜《祭祀不祈说》——张
巡、颜真卿的成神——孝悌之神万回哥哥——维护贫
富前定观、剥夺不义致富者;阴吏掠剩使的被创造
——水浇茶神陆鸿渐——软硬兼施的《祭仰山神
文》——崇敬是为了索取
四 祈求、诅咒和驱鬼的巫术………………………536
巫术与禁忌的性质——求雨求晴:祈求巫术的一大内
容——巫师与阴阳人——巫事仪事和狄惟谦杀巫
——以言语为手段的诅咒巫术——唐太宗吞蝗的巫
术意义——驱鬼巫术及其心理基础——一次规模巨
大的集体驱鬼巫术活动——画虎头、书聻字的习俗及
有关传说——傩逐疫鬼——“驱傩击鼓吹长笛,瘦鬼
染面唯齿白”:孟郊《弦歌行》——宫中傩舞:《乐府
杂录》的记载——孙頠《春傩赋》、乔琳《大傩赋》
五 预兆和占卜巫术…………………………………544
祥瑞:预兆和占卜巫术的典型代表——恶兆预示不可
逃脱的厄运——鉴识预兆成为知识者的必备技能
——《游仙窟》的人物对话和示兆成语——权德舆
《玉台体》诗中的示兆意识——“暗掷金钱卜远人”和
8目  录
“投金钱赌侍帝寝”——唐代妇女特殊的占卜形式:镜
听——靠卖卜为生的专业卜者——崔群自筮——贾
耽:一位因善占卜而格外受民间欢迎的宰相
六 梦和占梦…………………………………………555
对梦的解释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梦的预兆作用
和释梦者的智慧——借梦为叙事框架的唐人小说《枕
中记》、《南柯太守传》——李公佐为谢小娥释梦中隐
语——沈亚之《异梦记》、《秦梦记》——唐人梦观念
的复杂性:杜頠《梦赋》——诗人之梦
七 随处可见的禁忌…………………………………563
禁忌的含义——同姓不婚:来自生活经验的禁忌——
《义山杂纂》中的禁忌:社会文明的体现——小心人
影:为防备鬼神的祸害——每日宜忌——《四时纂
要》——禁忌与民族心理——禁忌与移情——言语禁
忌——避讳与反避讳——诗谶:一种文字禁忌及其给
文学创作的影响——对禁忌严肃性的淡化处理
民间文学与技艺篇…………………………………………579
一 神话的流传与再创造……………………………579
异形人国神话的传承——伏羲女娲神话的新变——
唐人诗文中的女娲——共工神话的发展——夸父逐
日:从神话到地方风物传说——日月神话与唐诗——
卢仝《月蚀诗》的神话表现——李商隐诗:化为典故
的神话
二 神话原型与唐人传奇……………………………595
从搜奇记逸到创作小说——龙蛇神话与异物传说
——《柳毅传》:作为水神的龙——《李卫公靖》:作
为雨神的龙——《崔炜》、《周邯》:龙与宝珠——《萧
旷》:唐人对龙性的认识——李徵化虎、薛伟化鱼:人
与异类的互变——《白猿传》、《孙恪》:人猿姻缘——
唐传奇人兽互变与其神话原型之比较——人兽通婚、
集体无意识与社会意义的赋予
三 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614
载录民间传说的渊薮——各种人物传说——风物传
说——异物传说——异俗传说——胡人识宝传说
——外来传说——传说的载录与再创作
四 民间歌谣谚语……………………………………639
边地民歌——踏歌之风——敦煌曲子词——谚语:生
活经验的总结——民谣——文人与民谣——绰号
——隐语
五 民间技艺…………………………………………652
游戏性技艺和生产性技艺——花样繁多的游艺百戏
——僧俗皆喜的说话转变——戏剧的萌芽与雏形
——俳谐——精湛绝伦的织绣工艺——实现浪漫构
思的超凡能力
结束语………………………………………………………665
参考书目……………………………………………………669
后记…………………………………………………………674

本资源下载请点击下载地址
如果本资源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方式QQ邮箱:6167555@qq.com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声明:如果本站发布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通过邮件【[email protected]】联系本站,我们将及时删除!

发表评论

表情 格式 链接 私密 签到